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90267) 作品数:3 被引量:29 H指数:2 相关作者: 伍金林 母得志 熊英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晚期早产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0年 晚期早产儿是指妊娠时间为34+(0~7)~36+(6~7)孕周出生的婴儿,在早产儿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具有不同于小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特征。本文就晚期早产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各系统的不成熟性、发病特征和近、远期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围生期医务人员进一步完善对该类高危群体的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伍金林 曾振锚关键词:晚期早产儿 疾病 预后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证据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MEDLINE,OVI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录文献中,有关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半随机对照研究(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qRCT)并进行分析。检索关键词为:premature infants;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ROP;prevention of ROP;light exposure reduction;oxygen therapy;indomethacin;inositol;D-penicillamine;corticosteroids;erythropoietin;vitamin E;blood transfusion;breast milk feeding;systemicreview;clinical evidence;randomized or 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结果 10项系统评价和6项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试验,包括使用早期避光措施、高血氧饱和度、吲哚美辛、皮质激素、肌糖、D-青霉胺、维生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和母乳喂养等方法,其中肌糖、D-青霉胺和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结论目前临床证据显示,对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尚无确切有效的可推荐方法,肌糖、D-青霉胺和母乳喂养对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作用,尚待更多前瞻性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伍金林 熊英 母得志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0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因素。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也逐年上升,但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早期有效干预和治疗,而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则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新近发现的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机制和应用上进行综述如下。 刘罡 伍金林 母得志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