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5022)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建军陈小燕张继芳吴爱红吴韶华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原位红外光谱法和理论计算的莽草酸在铜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 莽草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能在生物体内合成并代谢形成多种化合物,如具有抗炎和抗菌效果的芳香族化合物。经过多步骤的衍生化反应和纯化,莽草酸能形成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达菲——一种著名的治疗禽流感的药物。目前,我们发现...
- 游乐星郭俊玮孙建军
- 关键词:原位红外光谱法电催化氧化铜电极
- Ti/TiO2阴极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 <正>电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选择、易于实现连续自动分析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多个领域[1]。...
- 秦素芳郑瑞娟朱宝健郭俊玮孙建军
- 文献传递
- 镍丝热电极的制作表征及其应用
- <正>热电极技术已经在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分析科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1,2]。镍电极在碱性溶液中易形成Ni O(OH)膜对含羟基和氨基官能团的物质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质。本实验用直径为25um的镍丝制作了镍丝微电...
- 朱宝健黄宗雄秦素芳吴韶华孙建军
- 一种基于CdS纳米粒子修饰印刷电极的阴极发光溶解氧传感器
- 电致化学发光是将电化学技术与化学发光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作为电化学发光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热电子诱导的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是在某些绝缘物覆盖的电极上施加强的阴极脉冲(<-10V),...
- 郑瑞娟秦素芳宋静张乐孙建军
- 关键词:溶解氧传感器CDS阴极发光
- 文献传递
- 电催化降解吲哚方酸菁的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 <正>方酸菁是一类光化学性能优异、吸收强度大、光热稳定性好的染料,许多方酸菁在近红外区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在该范围内生物分子自身荧光较弱,可避免背景干扰而获得较高的分析灵敏度,适用于生物分析,包括免疫分析、DNA测序等生命...
- 张乐陈金水郑瑞娟傅南雁孙建军
- Cd2Ge2O6纳米粒子的ECL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 <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析物的检测。ECL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对象范围还比较窄,主要是CdS,Cd Se,CdT e等IIB和VIA族的化合物,此外还有碳族元素单质...
- 宋静方一民郑瑞娟王明娥孙建军陈国南
- 文献传递
- 基于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法的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痕量分析检测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热电子诱导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以氧化处理的玻碳电极(CxO1-x)为工作电极,在电极上施加-18 kV(vs.Ag/AgCl)阴极脉冲电位,电子通过遂穿机制无能量损失地穿越能垒,形成热电子,而后经水合热能化作用,形成水合电子,溶液中的BPO在强还原性的水合电子作用下,生成了强氧化性自由基,生成的自由基参与了鲁米诺(Luminol)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激发Luminol发光,从而最终实现BPO的痕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检出限(S/N=3)为0.7μg/L.本方法用于小麦粉中BPO分析,回收率达97.2%-100.4%,结果令人满意.
- 陈小燕任凌晴张继芳孙建军
- 关键词:过氧化苯甲酰小麦粉
- 核黄素在镀铂铅笔芯热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作了镀铂铅笔芯热电极(Pt/HPGE),用循环伏安法(CV)及扫描电镜(SEM)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此电极具有价廉易得、重现性好及温度响应灵敏等特点。在此电极上研究了核黄素(RF)对Ru(bpy)32+-C2O42-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猝灭作用,并推测了可能的机理,据此建立了灵敏检测RF的新方法。电极温度升高到58℃时,检出限可达1.9×10-10mol/L(S/N=3),比室温时明显降低。应用于维生素药片中RF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2.8%。
- 吴爱红孙建军吴韶华
- 关键词:镀铂铅笔芯核黄素电致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