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7-YB-175)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颖张慧谭小华崔其亮林黎黎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血清CK-MB异常的新生儿80例分为4组:大、小剂量左卡尼汀组分别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5、0.1 g/(kg.d)静脉滴注;左卡尼汀联合果糖治疗组(复合药物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 g/(kg.d)静脉滴注及果糖二磷酸钠0.16 g/(kg.d)静脉注射;果糖组予果糖二磷酸钠0.16 g/(kg.d)静脉注射,均1次/d。选取血清CK-MB水平正常的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予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所有新生儿自出生后即进入观察阶段。观察出生后第1、3及7天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 (1)各组7 d内的血清CK-MB稳定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1,P<0.05);各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7,P>0.05)。(2)出生后第3天,各组血清CK-MB水平较第1天均有下降,各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后第7天,各组均有部分新生儿的血清CK-MB值较第3天上升,各组上升例数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小剂量左卡尼汀组25%,大剂量左卡尼汀组15%,果糖组55%,复合药物组15%,对照组15%。(4)出生后第7天各组血清CK-MB较第3天下降的百分比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出生后第7天各组患儿血清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异常的血清CK-MB水平,且作用较应用果糖明显。
- 李颖崔其亮谭小华张慧林黎黎
-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肌损害新生儿
- 不同方法补充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剂量与用药途径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160名,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并予以不同干预方案:口服治疗组(口服组)予左卡尼汀口服液0.1 g/(kg.d)口服,1次/d;静脉小剂量治疗组(小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 g/(kg.d)静脉滴注,1次/d;静脉大剂量治疗组(大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5 g/(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在生后第1 d治疗前、生后第3 d及生后第7 d,分别采集足跟血滤纸片,采用串联质谱检测法测定患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结果:(1)足月儿出生后第1 d血浆游离肉碱(44.81±17.3)μmol/L,大于早产儿的(35.19±19.5)μmol/L(P<0.05);(2)无论大剂量还是小剂量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均能使患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在7 d内持续升高,且大剂量补充后未发生不良反应;而口服补充左卡尼汀血浆游离肉碱水平缓慢下降,但下降速度慢于对照组。以上三组患儿补充左卡尼汀前、生后第3 d及第7 d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分别为大剂量组(39.50±13.5)μmol/L、(148.85±96.1)μmol/L、(218.55±161.9)μmol/L;小剂量组(37.46±9.7)μmol/L、(134.73±109.4)μmol/L、(194.12±160.9)μmol/L;口服组(35.87±9.6)μmol/L、(35.31±13.4)μmol/L、(29.02±7.1)μmol/L(P<0.05);(3)对照组出生后血浆游离肉碱浓度逐渐下降且与静脉补充左卡尼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第1 d、第3 d和第7 d的浓度分别为(35.43±14.3)μmol/L、(32.57±16.2)μmol/L、(24.02±9.7)μmol/L。结论:未给予左卡尼汀补充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血浆游离肉碱浓度逐渐下降,予以左卡尼汀补充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经静脉途径补充效果较口服途径为好。
- 谭小华崔其亮李颖张慧江剑辉
- 关键词:左卡尼汀血浆肉碱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