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06D064)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庆华胡百涛于卫军叶丽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以人为本发展...
  • 1篇哲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人为本
  • 1篇科学发展观
  • 1篇发展观

机构

  • 4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3篇李庆华
  • 2篇胡百涛
  • 1篇于卫军
  • 1篇叶丽

传媒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探求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的思想学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革命实践的深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并最终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执著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而且还积极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了社会主义。
叶丽李庆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从哲学对生活的解释来看
2008年
中国哲学的意义问题是伴随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而来的,对此问题的其中一种回答认为中国哲学失去了它与现代中国生活的关联,要使中国哲学获得存在价值就必须建立中国哲学对现代生活世界的解释功能。本文认为,中国哲学在其历史形态上原本具有对生活的解释功能,而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也是为了回应中国近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与中国哲学的建立同时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内部要求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中国哲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吸收中国哲学的研究成果,两者应该共同为中国现代生活方式提供意义解释。
李庆华胡百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哲学
实践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被引量:3
2009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实践性、社会现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的逻辑前提,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预设了前提和基础。从革命时代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创立,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可以看出,实践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正是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的。
于卫军胡百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以人为本发展观探源被引量:3
2007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即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尺度,人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渊源,才能更加充分地把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李庆华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