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408)

作品数:23 被引量:251H指数:11
相关作者:龚胜生张涛王晓伟林月辉陈丹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疫灾
  • 5篇人口
  • 4篇地理
  • 4篇地理分布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历史时期
  • 2篇地理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口分布
  • 2篇生态
  • 2篇清代
  • 2篇理学
  • 2篇健康
  • 2篇城市
  • 1篇地理学分析
  • 1篇地理意义
  • 1篇学科分布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布
  • 1篇医学地理

机构

  • 2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昌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作者

  • 20篇龚胜生
  • 7篇张涛
  • 5篇王晓伟
  • 2篇林月辉
  • 1篇张倩
  • 1篇柴彦威
  • 1篇储环
  • 1篇孙林
  • 1篇杨林生
  • 1篇陈云
  • 1篇王兰
  • 1篇李畅
  • 1篇黄建武
  • 1篇周素红
  • 1篇刘国旭
  • 1篇杨梦琪
  • 1篇戈大专
  • 1篇徐京京
  • 1篇黄蕾
  • 1篇罗碧波

传媒

  • 5篇地理学报
  • 4篇中国历史地理...
  • 3篇热带地理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1~2010年间的国际历史地理学研究——基于国际期刊《历史地理学杂志》的统计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历史地理学杂志》是一份具有高学术质量的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期刊。通过对《历史地理学杂志》1981~2010年间所发表的论文、书评等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在研究内容方面,历史地理研究涉及5大领域18个方面,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始终是热点领域,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始终是薄弱环节,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越来越热;在作者来源方面,历史地理作者来自全球36个国家,欧美化现象十分突出,英国、美国、加拿大籍作者占90%以上,与此同时,多元化特征趋弱,作者国籍从1981~1990年间的35个国家减少到2001~2010年间的19个国家;在研究区域方面,热点区域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4国的研究最多,欧洲、非洲、太平洋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大西洋等地区也受到较多关注。
龚胜生曹秀丽林月辉杨梦琪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外围的贺兰山、阴山、秦岭山脉分布着痈、疽、瘘、疣、痤等肿瘤、疮疡;湿病则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和渭河南岸地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和疾病,数量上可与《神农本草经》和《皇帝内经》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龚胜生罗碧波
关键词:疾病分布药物分布医学地理学
中国瘟疫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以CNKI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文献获取平台,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瘟疫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结果表明:过去60年间,在学科领域方面,研究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已涉及12大学科门类;其中以历史学领域研究上升速度最快,学科之间差距悬殊。在研究时间方面,研究时段以现代为主;时间维度以断代史为主,自古及今的"大历史观"研究相对较少,总比不足1.0%。在研究区域方面,研究区域重视全国范围和国外地区的研究;研究深度已涉及村镇尺度的研究;国内省区研究空间差异显著,研究热点区―冷点区呈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趋势。
王晓伟李孜沫
关键词:瘟疫学科分布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和城市沿革分析,对314BC-AD2013年间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宏观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看,战国西汉时期,三峡地区城市主要沿长江干流缓慢增长;东汉隋唐时期,三峡地区城市由长江干流向支流迅速蔓延;宋元明清时期,三峡地区城市沿长江干流调整稳固;民国以来,三峡地区城市主要依托重庆、宜昌两市极化增长;唐代是三峡地区城市发展的分水岭,明清是三峡地区城市格局的成型期,现代则是三峡地区核心城市的极化期。从空间分布看,2300年来,以城址论,三峡地区共出现过61个城市,其中71%的城市分布于长江干流沿岸,73%的城市分布于两河交汇处,82%的城市分布于海拔3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小河流域城市多从河流下游向上游拓展。总体来看,三峡地区的城市发展体现了其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溯江而上的区域开发时序。
龚胜生林月辉戈大专
关键词:长江干流
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被引量:46
2013年
"癌症村"是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村落,是癌症高发现象在村级空间尺度上的反映。"癌症村"的出现是人地关系演变的结果,其时空分布及变迁是一个健康地理学问题。本文从健康地理学角度出发,在判定"癌症村"概念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980-2011中国癌症村数据库",运用ArcGIS时空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80-2011)"癌症村"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从1954年开始出现"癌症村",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发现351个"癌症村";1988年前"癌症村"增长缓慢,1988年之后呈加速增长趋势,2000-2009年10年间我国累计新增"癌症村"186个,占全部"癌症村"的53%,是我国的"癌症村群发年代";我国"癌症村"为集聚型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是东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根据"癌症村"密度,全国可分为"癌症村稠密区"、"癌症村较密区"、"癌症村稀疏区"、"癌症村空白区"四个层次;最近30年来,我国"癌症村"重心位置一直在鄂、豫两省交界地区移动,总体上具有自西向东移动的趋势,而每5年间新增"癌症村"的重心也始终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移动,总体上存在自东北向西南移动的趋势;我国"癌症村"分布与河流关系十分密切,近60%的"癌症村"分布在距离河流3 km的范围内,81%的"癌症村"分布在距离河流5 km的范围内;我国"癌症村"的产生,95.16%为化学致癌因子所致,1.99%为病毒致癌因子所致,1.14%为物理致癌因子所致;环境污染,尤其是水体污染,是导致"癌症村"的罪魁祸首。
龚胜生张涛
关键词:癌症村致癌因子
2020年湖南省COVID-19疫情的地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以发病数和发病率为依据,利用ArcGIS 10.3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湖南省2020-01-21—02-28间COVID-19疫情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疫情演变具有时序阶段性。湖南省COVID-19流行过程可分为扩散期—鼎盛期—衰减期—消亡期4个阶段;所有发病县区中84.47%的首发病例为武汉输入。2)疫情传播具有交通依赖性。确诊患者和高发病率地区集中在铁路干线附近,"地级市早发、主城区多发"特征明显。3)疫情程度具有距离衰减性。邻近武汉的湘中、湘北、湘东北地区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4)疫情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发病数和发病率集聚水平先增大后保持高位,疫情热点区位于长株潭及岳阳市,冷点区位于湘西州。5)疫情流行具有因子交互性。无风、寒冷、干燥的天气更利于疫情传播;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GDP是影响疫情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交互作用最强。6)影响因子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距离、人口密度对发病数和发病率两者的影响都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距离对湘东北地区疫情的影响最大,人口密度对湘西北、湘北地区疫情的影响最大;人口流动性、卫技人员数仅对发病数的影响有空间异质性,人口流动性的影响程度由北向南递减,卫技人员数的影响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圈层递减。
龚胜生莫慧
中国中部六省预期寿命时序加密估算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年龄组死亡率是利用年龄分组人口数据计算预期寿命的关键参数,而非采样年份的统计年鉴中年龄分组死亡率缺失导致无法计算预期寿命。针对该问题,本文将人口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融合,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中国省级预期寿命时间序列加强密集度(时序加密)的算法,以解决非采样(即未进行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年份省级预期寿命的估算问题。以中国中部六省为例,在所选取年份省级预期寿命估算实验中,绝对精度表明年龄分组人口比例线性插值计算的精度明显高于人口比例抛物线插值和直接插值算法的精度,故为推荐算法。本研究为高时间分辨率下省级预期寿命值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思路,为分省较精确地进行预期寿命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李畅王安丽龚胜生孙攸宁
关键词:拉格朗日插值线性插值
清代山西地区疫灾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疫灾是人类的顶级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未来疫病防控提供借鉴。文中运用疫灾计量指标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清代(1644-1911)山西地区的疫灾地理规律。结果表明:1)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频度为34.33%,疫灾相当频繁;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说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疫病的流行;朝代鼎革的清初期和清末期疫灾相对频繁,社会稳定的清中期疫灾相对稀少,说明社会动乱也有利于疫灾的发生。2)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府级尺度上具有高低相间的南北分异特征,盆地地区为疫灾强度高值区,山岭地区为疫灾强度低值区;区域尺度上具有由南向北的梯度递减特征,晋南高于晋中,晋中高于晋北,晋北高于口外。3)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格局受地理格局和人口格局的双重制约;人口密度是疫灾的奠基石,人口流动是疫灾的扩散力,自然灾害是疫灾的诱发器;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疫灾分布变迁更能反映区域开发时序,更能体现人地关系演进。
龚胜生李孜沫
关键词:疫灾清代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计算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00,2005和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了历年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采用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对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进行了计算。[结果]2000,2005和201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25 032.31,34 879.15,43 700.38元/hm2,生态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15.53%上升到2010年的21.10%,而社会效益则从84.47%下降到79.90%。2005年低等、中等、高等优质耕地单位面积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分别为7 219.69,11 130.42和18 039.25元/hm2。[结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和现实值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耕地质量等级以及该区域人们支付意愿。
徐京京黄建武
关键词:耕地资源利用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被引量:16
2019年
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三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
龚胜生陈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