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16801)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裴福兴沈彬康鹏德黄强杨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发育
  • 2篇髋关节发育不...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发育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置换术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 1篇全髋关节表面...
  • 1篇全髋关节表面...
  • 1篇髋关节表面置...
  • 1篇髋关节表面置...
  • 1篇髋脱位
  • 1篇脱位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篇周宗科
  • 2篇杨静
  • 2篇黄强
  • 2篇康鹏德
  • 2篇沈彬
  • 2篇裴福兴
  • 1篇马俊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resurfaeing arthroplasty,THR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采用THRA治疗25位(26髋)DDH患者,女18例,男7例;年龄30-59岁,平均48岁。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半脱位22髋,低位脱位4髋。临床随访主要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CE角、Sharp角/臼杯外展角、股骨颈于角/柄于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偏心距比值、髋臼假体覆盖率,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亮线及骨溶解,检测手术前后股骨颈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3-5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1±6.5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1±2.59)分,优良率100%。臼杯外展角平均为41.6°±5.5°,柄干角平均为146.4°±3.2°,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3.9mm,内移12.7mm,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94.4%±4.2%。1髋宿主骨与臼杯界面在Delee2区出现透亮线,宿主骨与股骨假体柄界面无1例出现透亮线。Green1-6区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率降低,术后6-36个月骨密度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6个月时股骨颈外上区、股骨颈内下区和Gruen7区骨密度比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时上述三区的骨密度比率均高于术前。结论THRA治疗半脱位型及低位脱位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THRA术后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
沈彬黄强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骨密度
改良Sutherland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Sutherland骨盆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8年8月应用改良Sutherland骨盆截骨术治疗10例(1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性3例3髋,女性7例8髋;平均年龄(32±8)岁。术中利用关节镜清理卵圆窝增生组织,修整代偿性肥厚的盂唇,确保股骨头与重新截骨定位的髋臼良好匹配。比较术前与术后的患髋影像学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Harris及SF-12评分,了解患髋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全部患者随访(5.2±2.3)年,截骨处均在3个月内骨性愈合。头臼指数术前71±8,术后86±4;中心边缘角术前(7±9)°,术后(33±9)°;Sharp角术前(48±4)°,术后(37±5)°;臼顶倾斜角术前(24±8)°;术后(11±5)°;Harris评分术前42±13,术后90±5,优良率1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12中有关生存质量的8项评价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躯体健康状况较精神健康状况提高明显。手术前后患髋影像学指标、Harris及SF-1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Sutherland骨盆截骨术疗效确切,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功能,而且促进了患者心理、社会和自身健康感受等各方面的健康状况。
马俊沈彬杨静黄强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截骨术关节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