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AZW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马龙潜高迎刚杨杰杨献捷杨继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美学
  • 2篇代文
  • 2篇文论
  • 2篇文艺
  • 1篇当代文论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批评
  • 1篇雕龙
  • 1篇新文学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哲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异质同构
  • 1篇隐秀
  • 1篇中国当代文论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文论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4篇马龙潜
  • 2篇杨杰
  • 2篇高迎刚
  • 1篇甘锋
  • 1篇杨继勇
  • 1篇杨献捷

传媒

  • 3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文史哲
  • 1篇求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失语症”论争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论的现实处境与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中的"失语症"之说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生存空间,一指中国当代文论失去了"言说的对象"。后者显然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我国当代文论的现实处境。当代文论需要打破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隔阂,从文艺实践和文艺批评中寻找文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如此方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文论体系。
高迎刚
关键词:中国文论文艺批评失语症
关于中西方两种美学观的比较论纲——隐秀说和显隐说的相似性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当代艺术学、文论和美学学科建设应如何继承传统、借鉴中外,这通过学说之间的比较研究可获得启示价值。比较中国古代美学隐秀说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显隐说,可发现其间虽然反差巨大,但审美原则、审美思路、表达方式和方法论等却具有多方面相似性,所用范畴具有形而上的及难以推论、阐释之特征,都具"万物一体"的审美境界;其本体论相近且审美路径都纳入了非现实的变量;都围绕着显-隐互动线索而抽象统一性相通,即本于显(显现、秀)-隐(隐蔽、遮蔽)二重性共时而交互的运作,究其相似的成因都和老庄之道有些关联。据此,还可证文艺美学、艺术哲学建设若在坚持主客体对立的方法论基础上联系本体论,亦可发现新的思维路径而增强生命力。
杨继勇杨献捷
关键词:隐秀艺术哲学《文心雕龙》
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与新文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
2009年
作为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的奠基人,洛文塔尔所提出的文学传播研究的基本主题、理论原则和研究范式都可以被看作是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的根基上的开端。他的文学传播研究不仅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而且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发展了一种针对文学传播问题的批判性、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文学传播研究范式。在文学传播实践迅猛发展,文学传播研究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洛文塔尔的文学传播理论对于文学研究范式的革新,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甘锋
关键词:范式
论文艺本质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被引量:1
2009年
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究其根源,研究方法的差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原因。以往那种或是把审美反映等同于一般的科学反映,或是把审美反映与科学反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用文艺的审美本性来否定其认识本性的观点和方法,都不符合文艺的实际情况。对文艺的研究,一方面要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审美反映的特殊方法来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文学艺术活动不但与人的认识活动相联系,同时也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而审美建构论,则主要是揭示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精神"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或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的本质内涵,侧重从文艺主体精神创造性的角度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文艺活动是一个多层面的整体结构,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它的基础和核心,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则是在审美反映的基础上,对艺术活动过程的具体展现。因此,对文艺这一整体结构的研究,在方法上也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即审美反映与建构的辩证统一和综合。
马龙潜
关键词:文艺本质方法论原则审美反映论
历史的与美学的观点:当代文学批评的科学武器被引量:4
2008年
文学研究走过了20世纪,"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在文学研究中走向融合,印证了"历史的与美学的观点"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然而,在我国当前文学批评中存在不同程度地忽视"历史的与美学的观点"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的倾向,或者将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曲解为"庸俗社会学"、"历史决定论"而予以否定,或者标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旗帜而陷入历史相对论的泥潭,或者将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割裂乃至截然对立,将其一推崇到极致而否定它者的存在,或者虽说肯定但对其的具体理解、阐释存在各种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文学研究的盲点和片面性的发生。
杨杰
关键词:文学方法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被引量:13
200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发展到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全面把握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所共同构成的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特性,这是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之根本和历史之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能由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同时担承的特殊文化形式和一般文化传统的角色,又内在地要求自己时刻关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的包容性。社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以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为中介,这构成了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结构中,既包括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因素,也包括那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这二者的融会和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视文化结构体系中社会心理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反映社会生活,以发挥其认识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又一重要内容。
马龙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时期文艺学“转型”的理论创新问题
2009年
社会转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历史机遇,而文艺学的转型则直接体现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文艺学转型理论创新问题的要害和重心,就是要使当代中国文艺学真正成为以"中国特色"为标志的中国的文艺学,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中国文艺学、美学的深层文化结构和文化资源的这一带根本性的"中国问题"。文艺学转型的理论创新是在对以往的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反思中进行的。正是通过这种反思我们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新回归文艺学学科的理论本体、科学本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准确阐释和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原则。因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学只有建立在这个坚实的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不同理论观念互相协调、不同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的理论格局,才能进一步推动文艺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马龙潜
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的反思被引量:1
2009年
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文学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然而,我国近年的"审美化"研究模式中出现了"非—审美"的异化倾向,表现为:一是抽空审美的具体历史内涵而将其界定为超历史的抽象概念;二是置换审美的内涵,否认了真善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现实生活的一切都等同于美,实质取消了"审美"与"非—审美"界限。"审美化"研究模式难以真正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
杨杰
关键词:文学理论审美化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4
2009年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他外来文论(主要是西方文论)以及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这样三种理论资源。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是主导,其余两种理论资源也常常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当代文论已经能够自觉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主导的同时,主动地面向西方文论和传统文论,寻求互相启发和相互借鉴,在回归传统的同时也走向世界。
高迎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文论传统文论异质同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被引量:2
2007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与其它各种美学理论的撞击、对话与交流中,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综合,从而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导的当代中国美学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多样统一、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与特点。其研究宗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与中国化问题则是其研究的重心;而"回到马克思"与继承、发展、综合创新则是研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马龙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