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846)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黄邦钦柳欣黄凌风王磊张彩云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植物
  • 6篇浮游植物
  • 4篇南海北部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植物群落结构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光合色素
  • 3篇海域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中国海
  • 2篇生态响应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团
  • 2篇微型浮游动物
  • 2篇物量
  • 2篇南海北部海域
  • 2篇丰度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7篇黄邦钦
  • 2篇黄凌风
  • 2篇柳欣
  • 1篇谢聿原
  • 1篇周理斌
  • 1篇林施泉
  • 1篇黄春秀
  • 1篇熊源
  • 1篇胡俊
  • 1篇曾祥波
  • 1篇相卫国
  • 1篇蓝文陆
  • 1篇张彩云
  • 1篇宁修仁
  • 1篇林丽贞
  • 1篇郑丽平
  • 1篇左林子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
浮游植物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过程启动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如海洋生物泵、海-气交换),最终影响海洋对大气CO的吸收,从而对气候系统起调控作用。针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如何影响海洋生物泵...
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态响应中国海
文献传递
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被引量:7
2010年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曾祥波黄邦钦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生产力厦门西海域
TSA-FISH在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TSA(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信号放大技术自1989年诞生以来已经得到蓬勃发展,其应用范围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吴文学黄邦钦
关键词:中国海
文献传递
冬季南海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细胞丰度为33~529个/dm3.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45~1.8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44~1.76 d-1,摄食压力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42.6%~82.8%,占初级生产力的97.3%~225.1%.近岸区摄食压力比陆架区高,表明冬季南海近岸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能够有效的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陆架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摄食率,浮游植物存在着现存量的积累,微型浮游动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郑丽平相卫国黄邦钦
冬季东海及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层底部低的分布趋势。东海海域的积分初级生产力(IPP)和积分新生产力(INP)均低于南海北部海域,f比值为东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新生产力(NP)对初级生产力(PP)的贡献大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对氨盐的吸收速率(ρNH4)显著大于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ρNO3)(P<0.05)。水柱平均新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是影响冬季调查海域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盐度为次要因素。
王磊林丽贞谢聿原黄邦钦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南海北部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动及其对生物泵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海洋浮游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生态系统转型).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等现象的关联,分析了群落结构与生物泵效率的耦合关系.
黄邦钦胡俊柳欣王磊张彩云周理斌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全球气候变化
南海北部夏季浮游植物类群组成和生物量对冲淡水与上升流的响应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于2008年6月-7月对南海北部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矩阵因子化程序CHEMTAX将所得光合色素数据转化为9个浮游植物类群。根据对采样站点各水层的温度-盐度特征进行聚...
王磊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团光合色素CHEMTAX南海北部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南部浮游植物对不同水团的响应研究
通过2005年7月及2006年6月两个夏季航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光合色素的组成与含量,并以部分光合色素作为生物标志物,结合CHEMTAX化学分类软件,探讨了台湾海峡南部夏季浮游植物类群...
胡俊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团光合色素CHEMTAX台湾海峡南部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时空分布
2013年
于2009年7月20日至8月16日(夏季),2010年1月6日至30日(冬季),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秋季)和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5月24日(春季)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春、夏、秋、冬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分别为0.05×103~1.93×103,0.03×103~2.65×103,0.09×103~2.05×103和0.04×103~1.84×103 cells/mL,生物量(以碳计)分别为0.56~19.50,0.04~24.11,0.96~14.80和0.29~22.26μg/L。4个季节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均以2~5μm粒级的为主,其所占比例超过65%,10~20μm粒级所占比例通常低于10%。在水平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垂直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的高值多出现在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层(DCM层)。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并且其所受调控模式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春季和秋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下行调控;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上行调控;冬季上行和下行调控对微型异养鞭毛虫的影响相近。
熊源林施泉黄凌风黄邦钦
关键词:丰度生物量生态分布南海北部
优势硅藻和定鞭金藻不同生长阶段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8种定鞭金藻、2种硅藻在对数生长期的光合色素组成,比较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路氏巴夫藻(Pavlova luth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在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光合色素组成和比值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8种定鞭金藻根据光合色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存在与否可分为两类,其中不含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定鞭金藻与硅藻光合色素组成相似。通过对比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品发现稳定期硅藻(中肋骨条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显著高于它们在定鞭金藻(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与叶绿素a的比值(P<0.05),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而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该结果可以作为基于CHEMTAX软件的化学分类法的依据,以提高定量分析硅藻和定鞭金藻的准确性。
柳欣左林子黄春秀王磊黄邦钦
关键词:硅藻光合色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