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820006)
-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绘宇姜琴琴赵晶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法学会青年法学课题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0年纵览及评介被引量:26
- 2010年
- 风行世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A制度)最早于1969年在美国确立,之后在100多个国家、地区兼国际组织中不断推广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环境保护与行政管理制度。EIA制度在美国的产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美国的判例法传统使EIA诉讼廓清了EIA制度的具体规定,并在数个成文法中固定下来。美国EIA制度的独特魅力在于以政府为评价对象、公众参与、替代方案等,都开创了环境史的新篇章。虽然也有负面的评价,但其为人类保护环境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赵绘宇姜琴琴
- 关键词:历史背景判例历史评价
- 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进展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研究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对中国来说有策略意义和效仿意义。美国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美国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在三个阶段表现很不相同。从美国法律与政策的主体来区分,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在布什政府倡导下,相关政策具有几大特色,而且专门法律正在迅速变化和突破中;美国地方政府气候变化法律创新工具丰富,区域合作活跃;企业自设减排目标,个人也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诉讼。
- 赵绘宇
-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法律演进及趋势被引量:21
- 2009年
- 总量控制作为一项环境法调控手段日益得到重视。该手段(作为科技手段)却具有独特的社会人文属性,包括生态容量性、时间跨度性、区域空间性。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通过对不同时期法律文件的规范性分析,可推演出该项政策法律的发展趋势:1.重要性日渐加强;控制范围却日渐缩小;2.监控对象由企业转向地方政府;3.实施路径从"经济激励"向"命令控制"演化。通过剖析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可窥见总量控制长效机制研究的不完善不健全,同时也揭示了整个环境法的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尚待加强之处。
- 赵绘宇赵晶晶
- 关键词:总量控制历史演进
- 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被引量:4
- 2010年
- 在我国,检察机关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适合主体。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权是符合检察机关公诉职能需要的、与其性质相符的各项权力的总称。在立法承认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同时,也应鼓励与接纳公民与非政府组织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重要补充。
- 赵绘宇
- 关键词:检察机关
- 林权改革的生态风险及应对策略被引量:22
- 2009年
- 林权改革虽是焕发林业生产力的利益大调整,但同时却可能产生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林业分商品林与公益林,进行分类经营所致。两种林权的物权权能不同,带来收益与流转的权能亦不平等。由林权改革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生态补偿不合理可能导致公益林丧失风险、乱砍滥伐风险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风险。由于林业资源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属性,故在推进林改的同时应加强国家权力对林改的介入力度,以及参与式决策的形成。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同时,调整限额采伐制度并且加强森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应对林业改革中的生态风险。
- 赵绘宇
- 关键词:林权改革生态风险生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