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3048) 作品数:12 被引量:72 H指数:5 相关作者: 舒琥 李强 刘丽 林婷婷 代应贵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5 2019年 尼罗罗非鱼为贵州境内北盘江下游鱼类外来种。为探究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评估该群体的入侵适应能力,以采自北盘江下游的38尾尼罗罗非鱼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了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并测序,分析该序列的变异及多态性。结果显示,获得长度为1135 bp的尼罗罗非鱼Cytb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151个变异位点,含116个转换位点、32个颠换位点、3个转换与颠换共存位点。定义14个单倍型,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81。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较高,分别为0.8634、0.0671、76.1679。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作为鱼类外来种,尼罗罗非鱼群体在北盘江下游显示了较强的入侵适应潜力。 易金鑫 代应贵 孙际佳 张浩然 刘丽关键词:外来种 尼罗罗非鱼 CYTB基因 珠江野生草鱼、赤眼鳟的核型、银染和C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以珠江大学城江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肾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染(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①草鱼和赤眼鳟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草鱼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2m+24sm+2st,NF=94,赤眼鳟的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4m+22sm+2st,NF=94;均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型性染色体;②在草鱼和赤眼鳟的中期分裂相中,Ag-NORs均出现在染色体短臂的末端,且Ag-NORs的数目为4个的比例最大,但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③草鱼和赤眼鳟的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都有深浅不一的C带,但赤眼鳟的染色体中除了出现有着丝粒C带外,还有端部C带,而草鱼仅见着丝粒C带. 舒琥 刘远波 魏秋兰 刘丽 杨丽冬 李强 候丽萍关键词:草鱼 核型 C带 大刺鳅mstn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mstn的序列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功能。【方法】利用RACE方法克隆大刺鳅mstn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大刺鳅mstn cDNA序列全长2690 bp,包含200 bp 5′非编码区、1359 bp 3′非编码区和113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76个氨基酸。前22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第37~254位氨基酸残基为TGF-β前肽域,第282~376位是TGF-β结构域,具蛋白酶水解位点RARR和C端生物活性区的9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刺鳅MSTN氨基酸序列与合鳃目、鲈形目鱼类同源性较高,与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同源性较低。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大刺鳅mstn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中表达量最高,眼、脑次之,鳃表达量最低;大刺鳅胚胎发育的各阶段mstn基因均有表达,囊胚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多细胞期,出膜期表达量最低。 钟东明 赖星星 张明清 舒琥关键词:MSTN 基因 克隆 缩骨鲫MSTN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sogu var.)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和组织表达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缩骨鲫基因组MSTN基因全长4 737 bp,含有两个内含子和三个外显子;编码区长度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1aa^23aa),TGF-β前肽保守区域(34aa^256aa),TGF-β功能区(281aa^375aa),保守的RXXR蛋白酶酶切位点以及C-端活性区域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与其他物种MSTN相似。此外,缩骨鲫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MST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6.1%。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TN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脑、眼、心脏中次之;在肝胰脏、卵巢、肠和肾脏中微量表达。 杨扬 许炎坤 舒琥 李强 蓝召军 刘丽关键词:克隆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华南及邻近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9 2016年 为了解我国大刺鳅野生资源状况,研究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11个地理群体262尾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4.82%。大刺鳅总群体Nei基因多样性h=0.2126、Shannon信息指数I=0.3358,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各群体遗传多样性依次为恩平>红河>屯昌>英德>河池>乐昌>增城>龙岩>五华>仁化>百色。总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4620,显示46.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总群体基因流Nm=0.5823,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间缺乏有效的基因交流,遗传漂变是大刺鳅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东江群体和韩江群体聚为一支,西江群体和北江群体聚为一支,大陆群体聚为一大支,然后和海南屯昌群体聚类。 杨华强 李强 舒琥 岳磊 林婷婷 刘远波关键词:ISSR 遗传分化 基因流 聚类分析 宝石鲈与淡水黑鲷及其子一代微卫星位点分析 2017年 使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杂交父本宝石鲈(Scortum barcoo)和母本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及其子一代胜斑(F1)进行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11个微卫星位点中,淡水黑鲷有10个位点得到扩增产物,F1有9个位点得到扩增产物,而宝石鲈只得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5个位点能在3个种类中稳定扩增;(2)宝石鲈、淡水黑鲷及其F1这3个群体在这5个位点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o)为2.000 0、3.000 0、2.2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2.000 0、2.719 8、2.133 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均为1.00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45 5、0.672 7、0.572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 0、0.537 6、0.410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693 1、1.022 7、0.762 5;(3)F1与宝石鲈和淡水黑鲷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974 7和0.839 8,遗传距离分别为0.025 6和0.174 6.根据Nei's遗传距离建立的UPGMA聚类图表明杂交F1与2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宝石鲈一方. 杨丽冬 邓洁霞 舒琥 刘伟顺 刘忠强关键词:高体革鯻 杂交子一代 都柳江鲤、鲫和草鱼种群mtDNA控制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贵州都柳江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群的mtDNA控制区序列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都柳江鲤、鲫和草鱼mtDNA控制区长度分别为899~901 bp、787 bp和901~905 bp的序列。该3种鱼类控制区碱基A、T含量较高,G含量最低。识别了该3种鱼类mtDNA控制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等保守序列。其中,除CSB-2和CSB-3碱基组成相同外,其余核心序列碱基组成存在着差异。都柳江鲤、鲫和草鱼种群mtDNA控制区分别有24、24和11个多态位点,分属12、17和8个单倍型。都柳江鲤、鲫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开展都柳江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袁振兴 代应贵 刘伟 张浩然 范家佑 孙际佳 刘丽关键词:草鱼 MT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繁殖生物学研究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属于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刺鳅属(Mastacembelus),大刺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价格昂贵,有一定的... 周惠强关键词:形态性状 繁殖生物学 性类固醇激素 文献传递 华南地区7个大刺鳅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2017年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刺鳅资源现状,通过测量大刺鳅7个野生群体171尾的可量性状及框架结构,对其体重与形态性状关系、群体形态差异进行分析.通径分析发现,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体宽次之,头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刺鳅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体现在躯干部和头部,这些性状与摄食密切相关.聚类分析发现7个大刺鳅群体聚为3支,龙岩、乐昌、五华、百色、恩平群体聚为1支,红河为1支,白沙单独为1支.将这3支按水系划分成珠江-韩江水系、红河水系、南渡江水系,做判别分析,判别率都达95%以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及邻近地区的大刺鳅在形态上已经有明显的分化. 舒琥 江小璐 杨华强 林婷婷 周惠强 张明清 查广才关键词: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宝石鲈(♂)、淡水黑鲷(♀)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宝石鲈(Scorturm barcoo)、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及其杂交子一代胜斑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胜斑在体色上较偏向于母本淡水黑鲷;卡方分析结果显示,3种鱼在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宝石鲈、胜斑先聚为一类,再与淡水黑鲷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胜斑与宝石鲈的重叠区域比胜斑与淡水黑鲷的重叠区域要大,主要差异体现在主成分1负荷值较大的12个参数上;运用判别分析建立3种鱼的函数,结果表明3种鱼的综合判别率为98.2%。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胜斑在形态上比较偏向于父本宝石鲈。 林婷婷 姚素媛 舒琥 李强 刘伟顺 刘忠强关键词:宝石鲈 淡水黑鲷 杂交子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