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HQ005)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艳丽张文卿王学祥李斌初晓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小鼠
  • 2篇小鼠乳腺
  • 2篇小鼠乳腺癌
  • 1篇毒性
  • 1篇修饰
  • 1篇芽胞
  • 1篇应用方式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鼠骨
  • 1篇内注射
  • 1篇肿瘤基因
  • 1篇注射
  • 1篇尾静脉
  • 1篇尾静脉注射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张艳丽
  • 3篇张文卿
  • 1篇常志尚
  • 1篇丁守怡
  • 1篇王秋波
  • 1篇王明翠
  • 1篇吕锐
  • 1篇于红
  • 1篇初晓
  • 1篇孙凤春
  • 1篇李斌
  • 1篇王学祥
  • 1篇苏昊
  • 1篇胡昊宇
  • 1篇张伟伟
  • 1篇马瑞华
  • 1篇袁欣欣
  • 1篇楚天舒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L-12修饰的生孢梭菌抗小鼠乳腺癌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基于实体瘤内部普遍存在缺氧区及生孢梭菌厌氧生长的特性,利用生孢梭菌靶向递送IL-12至肿瘤部位,观察其抗肿瘤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IL-12cDNA克隆至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穿梭质粒pIMP1并转入生孢梭菌。用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其IL-12的表达;IFN-γ诱导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利用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制备小鼠肿瘤模型,尾静脉注射重组梭菌后观察其抗肿瘤效果及其毒性表现。结果 ELISA和Western blot显示重组生孢梭菌可分泌IL-12,体外与小鼠脾脏细胞共同培养可以引起IFN-γ的释放。重组生孢梭菌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后,小鼠血清IFN-γ显著增高,肿瘤萎缩。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与IL-12相关的腹泻、体重减轻和死亡等毒性作用。结论利用重组生孢梭菌生产的IL-12具有抗小鼠乳腺肿瘤作用,且没有明显毒性。
张艳丽张文卿王秋波丁守怡
关键词:IL-12抗肿瘤效果毒性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IL-12重组质粒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在体内外的抑制作用以及BMSC与IL-12真核表达质粒(pcDNA6/IL-12)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并鉴定;CCK-8法检测BMSC条件培养基对EM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条件培养基对EMT6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小鼠乳腺癌荷瘤模型,分别为对照组(瘤内注射PBS)、BMSC组(瘤内注射BMSC)、IL-12组(瘤内注射pcDNA6/IL-12质粒)、BMSC联合IL-12组(瘤内注射BMSC和pcDNA6/IL-12质粒)。于致瘤后第17天处死小鼠,取出肿瘤和脾脏并称其质量,计算脾指数;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LDH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BMSC条件培养基在体外可显著抑制EMT6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0.05﹚。BMSC单独及其与pcDNA6/IL-12联合应用可导致荷瘤小鼠肿瘤的体积缩小(P<0.01﹚,脾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及杀伤活性增强(P<0.05﹚,肿瘤组织坏死区扩大、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结论 BMSC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与pcDNA6/IL-12在荷瘤小鼠体内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王明翠张文卿于红王学祥初晓张艳丽李斌
关键词:小鼠乳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孢梭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应用方式与动态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生孢梭菌在乳癌小鼠体内的应用方式与动态分布,为实体瘤治疗中生孢梭菌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小鼠乳癌模型。取生孢梭菌的芽胞和繁殖体,以尾静脉和瘤内注射两种方式注射到乳癌小鼠体内,定期随机选取小鼠,处死后取其肝、肾、脾等重要器官以及肿瘤组织制作印片,经革兰染色后镜下观察。同时取组织匀浆进行厌氧培养,观察不同时期组织内细菌分布情况。结果生孢梭菌的繁殖体与芽胞一样可以在低氧的乳癌内部定居繁殖,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性。静脉注射后,生孢梭菌可以在肿瘤内大量繁殖,与瘤内注射的结果相同;与瘤内注射不同的是,各器官中有少量细菌分布,但随时间的推移很快被清除。生孢梭菌在肿瘤消退之前被进入肿瘤内部的中性粒细胞吞噬消除。结论生孢梭菌是一种靶向性好、安全性高、自限性的实体瘤治疗的靶向载体;在实体瘤的靶向治疗中,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随意采用生孢梭菌的繁殖体、芽胞或二者混合物作为载体将抗肿瘤基因定向送至肿瘤内部发挥作用。
张艳丽苏昊胡昊宇马瑞华张伟伟袁欣欣
关键词:繁殖体芽胞尾静脉注射瘤内注射
大肠埃希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ERIC-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方法提取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作为ERIC-PCR反应的模板,通过设计一个L9(34)正交试验对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的大肠埃希菌ERIC-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2.5μl 10×Loading buffer,Mg2+浓度2.0mmol/L,dNTPs浓度200μmol/L,引物浓度0.2μmol/L,Taq DNA聚合酶1.0U,模板DNA 40ng。应用该体系进行ERIC-PCR得到的DNA指纹图谱条带丰富、清晰、重复性好。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ERIC-PCR反应体系结果稳定可靠,对于大肠埃希菌在分子水平上的分型鉴定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吕锐楚天舒常志尚张艳丽孙凤春张文卿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ERIC-PCR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