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ZZ0982)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永明熊剑锋阎宁徐华严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碳源
  • 3篇硝化
  • 3篇反硝化
  • 2篇硝酸盐
  • 1篇电子供体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源
  • 1篇有机物
  • 1篇生化性
  • 1篇吡啶
  • 1篇硝化速率
  • 1篇可生化性
  • 1篇光催化
  • 1篇光催化氧化
  • 1篇反硝化速率
  • 1篇反硝化碳源
  • 1篇催化
  • 1篇催化氧化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永明
  • 1篇黄琼琳
  • 1篇王洁微
  • 1篇徐华
  • 1篇阎宁
  • 1篇熊剑锋
  • 1篇陈斌
  • 1篇张丹华
  • 1篇严荣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通过光催化氧化提高吡啶的可生化性被引量:3
2011年
难以生物降解的吡啶经过光催化氧化之后,其结构发生变化,由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变为可以被氧化,表现为其COD随着光催化氧化而升高.将吡啶作为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吡啶经过光催化氧化之后,相比未经过光催化氧化的吡啶,可使硝酸盐的去除率提高3.2倍.将经过30 min光催化氧化的吡啶作为有机碳源进行3h的反硝化,硝酸盐的去除率相当于加入150mg/L葡萄糖的效果.说明光催化氧化后吡啶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实现吡啶和硝酸盐同步去除的效果.
严荣王洁微张永明
关键词:吡啶反硝化有机碳源光催化氧化硝酸盐
不同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反硝化速率的比较
2013年
分别用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3种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实验.分别在C/N比为4和10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N比为4时,初始浓度为60 mg/L的反硝化速率在葡萄糖为碳源时为最大,其次是甲醇,而邻苯二甲酸氢钾速率最慢.而当C/N比为10时,所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则基本相同.随着浓度的升高,同样在C/N比为4或者10时,以葡萄糖和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随着初始NO3--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Monod模型.而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则首先随着初始NO3--N浓度增加而增加,随后则逐步下降,表现为Aiba抑制型.在所有情况下,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时,最大的NO3--N去除速率均为最大,且饱和常数K S最小.
张丹华黄琼琳陈斌张永明
关键词:反硝化碳源电子供体
梧桐树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以梧桐树叶浸出液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实验.首先探讨了树叶中有机酸在浸渍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经过分析,树叶中释放的有机酸成分主要是延胡索酸,其它还有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等.采用梧桐树叶浸出液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平均硝酸盐去除速率为2.19 mg·h-1,而以甲醇、乙酸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它们的硝酸盐去除速率分别为2.29、2.26和1.87 mg·h-1.其速率略低于甲醇和乙酸,而远高于葡萄糖.实验结果表明在反硝化过程中,去除1mg硝酸盐需要7.5mg当量梧桐树叶浸出液的COD,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积累.
熊剑锋徐华阎宁张永明
关键词:反硝化碳源硝酸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