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5904)
- 作品数:19 被引量:205H指数:9
- 相关作者:赵美训王鹏汪品先李涛李丽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南海北部4万年以来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25
- 2008年
- 南海北部陆坡的17937柱状样上部4万年来有机碳和碳酸盐的含量分布特征显示:有机碳含量总体显示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碳酸盐则相反。C/N元素比分布范围和二组分分析说明该站位的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有机碳为主,全新世达80%以上。根据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和两类不同来源有机碳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的海洋自生生物产生的有机碳含量在MIS2时期最高,说明末次冰期海洋生产力提高。冰期冬季风强化,海水混合程度加强,营养物质利用更充分以及陆源输入增多导致营养物质增加。碳酸盐含量主要受陆源物质稀释的影响,为"大西洋型"旋回。碳酸盐旋回在全新世早中期存在低碳酸钙事件,可能与该时期的强降雨冲刷所致陆源稀释作用增强、海水溶解作用增强以及海洋表层生产力的降低等综合作用相关。
- 李丽王慧罗布次仁贺娟
- 关键词:有机碳碳酸盐
- 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将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选取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的5个位点进行深海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带型分析表明5个位点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分子生物学调查得到的15种类型归属于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gamma亚群、alpha亚群、beta亚群、delta亚群,其中与硫代谢相关的克隆子数可达14.03%,说明该海域的硫代谢活动较活跃;用培养的方法共获得32株细菌,归属于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beta亚群,革兰氏阳性细菌.两种方法中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为沉积物中的优势细菌类群,说明gamma-proteobacteria在太平洋海域有广泛的分布.分离的菌株大多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产生大分子物质水解酶类,同样说明所调查海域有比较活跃的物质代谢活动.
- 王鹏肖湘王风平
-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西太平洋微生物多样性
- 南海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45
- 2008年
- 利用非培养的分子技术研究了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沉积物中扩增的古菌16SrDNA序列分属两个大类:泉古生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生菌(Euryarchaeota)。以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Ⅰ(古菌16S rDNA文库的49.2%)和Terrestrial Miscellaneous Euryarchaeotal Group(16.9%)为主要类群;其余为MarineBenthic Group B(9.7%)、Marine Benthic Group A(4%)、Marine Benthic Group D(1.6%)、Novel Euryarchaeotic Group(0.8%)和C3(0.8%)。细菌克隆子多样性明显高于古菌,16SrDNA序列分别来自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细菌16S rDNA文库的30.5%)、浮霉菌(Planctomycetes)(20.3%)、放线菌(Actinobacteria)(14.4%)、厚壁菌(Firmicutes)(15.3%)、屈桡杆菌(Chloroflexi)(8.5%)、酸杆菌(Acidobacteria)(3.4%)、candidate divisionOP8(2.5%)、拟杆菌/绿菌(Bacterioidetes/Chlorobi)(1.7%)和疣微菌(Verrucomicrobia)(1.7%)。变形杆菌为优势类群(包括Alpha-和Delta-Proteobacteria亚群)。多数克隆子为未培养细菌和古菌。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中蕴含大量未知的微生物资源。
- 李涛王鹏汪品先
- 关键词:西沙海槽微生物多样性RDNA沉积物
-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沉积物细菌多样性调查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其细菌分成5个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Cytophaga/Flexi-bacteria/Bacteroides,简称CFB)及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分别占总体的34%,38%,18%,4%,6%。其中60%以上的克隆子与硫代谢相关,20%克隆子最相近序列来自于油污染环境,说明硫代谢是该区域物质代谢的重要组成,同时该区域有油气渗透的烃类物质存在并影响着该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王鹏李涛
-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细菌多样性
- 氨氧化古菌——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被引量:18
- 2009年
- 新近在环境基因组学研究上的突破和常温型泉古菌纯培养株系的获得揭示出氨氧化古菌(AOA)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功能类群.通过对氨氧化过程的关键酶之一氨单加氧酶(AMO)α亚基的编码基因(amoA)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AOA是一个独立于氨氧化细菌(AOB)进化枝之外的进化类群.目前已确认,AOA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氨氧化生物,其amoA基因的拷贝数最高可超过AOBamoA基因拷贝数3个数量级.在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据热力学估算,海洋AOA每年生成的NO2-与全球海洋新生产力(即海洋对大气碳封存)所需的N量相当;由AOA氧化海洋中的NH3获能所固定的CO2的总量远远超过了埋藏于全球海洋沉积物中的碳量.AOA已成为今后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 胡安谊焦念志
- 关键词: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
- 末次冰盛期以来日本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被引量:7
- 2009年
- 生物标志物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海洋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本文利用这种方法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盛期以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生物标志物含量在末次冰期最盛期21~19 ka和14~4 ka时有高值,而在19~14 ka、4~0 ka有低值。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生物标志物的高含量是由于分层导致的底层水缺氧,生物标志物得到较好保存的结果,而此时日本海盐度很低,使颗石藻相对含量很低;19~14 ka陆源输入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较低,不断增加的盐度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甲藻占优转变为颗石藻占优;14~4 ka对马暖流流量的加大提高了日本海的初级生产力,同时高营养盐利于硅藻、甲藻的生长,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减小;4 ka以后随冬季风的增强和黑潮减弱,对马暖流减弱,供应的营养盐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降低,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增大,硅藻、甲藻的相对比例减小。
- 赵美训张荣平邢磊张海龙刘光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冰期全新世
- 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在冷泉区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甲烷通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海底冷泉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缺氧甲烷氧化(AOM)作用是消耗CH4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是由甲烷氧化古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共同调节的,其反应机制及碳循环可以利用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比值来表征。这两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特定生物标志物都具有相对负的δ13C值,且硫酸盐还原菌生物标志物的δ13C值要比古菌的略偏正,说明在AOM过程中,甲烷碳从古菌到细菌的传递。甲烷通量决定海底冷泉区微生物群落结构,通量高时以ANME-2古菌群落为主,而OH-AR和BIPH两个生物标志物指标可以指示古菌群落结构变化。所以,利用生物标志物及其δ13C值不仅能够证明AOM作用的存在和反应机制,还可以对冷泉区(尤其是古冷泉区)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重建。
- 丁玲赵美训
- 关键词:冷泉生物标志物硫酸盐还原菌
-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海域自然铝的发现及其特征与形成机理
- 2010年
- Al是非常活泼的两性元素,但单质形式的自然铝也可形成和保存在特殊环境中,具有特征的地质意义.对南海269个表层样、4个柱样(165个层位)的样品进行了碎屑颗粒鉴定和统计,在5个表层样和2个柱样(3个层位)的样品中发现自然铝颗粒.自然铝颗粒为灰白色至银白色,具有强金属光泽和延展性,其形状呈不规则片状、长条状和球状.测定的自然铝为等轴晶系,Fm3m空间群,晶胞参数a值为(4.028~4.059)×10-1nm,主要由Al元素组成(95.07%~99.84%).研究揭示,自然铝是海底冷泉环境原地形成的自生矿物,是一种尚未报道的产出形式,其形成成因可能是:在冷泉区强还原和碱性的微环境下,由于微生物活动和生化酶的作用,沉积物中的Al3+被H2还原成其单质形式.因此,南海自然铝是冷泉环境中的特殊产物,填补了在冷泉区尚未发现自然铝的空白,提出的自然铝形成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冷泉区特殊环境下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基础.
- 陈忠黄奇瑜吴必豪赵美训颜文
- 关键词:自然铝冷泉天然气水合物还原环境
- 南海西部45万年来的表层水温变化被引量:14
- 2009年
- 应用分子化石长链烯酮的不饱和度,在南海西部取得了45万年以来表层水温的变化记录,分辨率约1ka,是南海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高分辨率温度剖面.结果表明U3k7′-SST与有孔虫氧同位素一样显示出冰期旋回的特征,冰期、间冰期表层水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5.5℃和25~28℃,最高温为MIS5.5时期的28.4℃,最低温为MIS2时期的22.6℃.5次冰期旋回转换期中温度变化都超前于有孔虫氧同位素,与南北半球温度变化记录对比显示南海的温度变化模式与南半球相似.频谱分析中强烈的岁差及半岁差周期显示了明显的热带区域特征.
- 李丽王慧李建如赵美训汪品先
- 关键词:表层海水温度古气候
- 聚球藻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聚球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分,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有较高的致死率,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的裂解对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聚球藻病毒的宿主、分类和生活方式作了简介,综述了聚球藻病毒研究方法、生态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进展,评述了不同基因标记物在聚球藻病毒分子生态学应用上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聚球藻病毒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海洋病毒生态学,海洋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参考。
- 蔡海元焦念志
- 关键词:DNA聚合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