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06-OJJP37)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宋兴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二)
- 2012年
- 讨论《伤寒论》广义狭义问题,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随声附和,应以《内经》为认识基础,以《伤寒论》自身内容为依据,从外感病病因、病机、病性入手加以深入分析,才能深刻把握学术本质。《伤寒论》所论伤寒,病因属寒,病性属寒,病机属寒郁表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寒性外感病,属狭义伤寒无疑!但《伤寒论》在讨论这一课题时,自始至终都以整体恒动理念为指导原则,生动展示了法随证变,方随法出,证千变药亦千变的理法方药灵活运用模式,故有关《伤寒论》广义狭义之争,丝毫动摇不了其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作品的崇高学术地位,也丝毫降低不了其为后世一切医方鼻祖的巨大学术影响。
- 宋兴
- 关键词:伤寒论
-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一)被引量:1
- 2012年
- 有关《伤寒论》广义狭义之争,由来已久。广义论者强调《伤寒论》中方药寒温兼俱,外感杂病均可运用,故属广义无疑,否定寒温殊途。同时还强调,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研究《伤寒论》,才不失《伤寒论》为群方之祖的学术价值和地位。狭义论者强调《伤寒论》所用多是温散、温通、温补类方药,虽有寒凉泻下诸方的运用,但为数相对较少,且多针对邪气内传或失治误治引起的变证、误证,可见《伤寒论》确是总结狭义伤寒诊治规律的专书。同时还强调,《伤寒论》的学术价值核心并不只是在创建狭义伤寒诊治体系上,而是在创建这一体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整体恒动理念的全面贯彻实施,这也正是后世临床广泛运用的落脚点。平心而论,二者的认识对学习继承《伤寒论》都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不能简单否定或简单肯定。
- 宋兴
- 关键词:伤寒论
-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四)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伤寒论》学习继承中,不要人为地从广义狭义角度评估《伤寒论》学术价值大小,学术著作的价值大小,关键在于有没有突破性的真知灼见,在于对学科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或实用价值。不要人为地把伤寒和其它外感病对立起来,分是非,争高下,在中医学术继承问题上,应伤寒、温病并重,只有这样,才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而在门户之见上纠缠不休,这本身就是学术修养不健全的表现,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同时,也不要人为地抹杀伤寒温病界限,临床上虽以寒温兼感,寒温错杂,寒温并用为多见,但并不等于寒温没有界限,更不等于《伤寒论》就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专书,这只能说明外感病种类的多样性,演变的复杂性。寒温合流新理念能否成立?是否抹杀了寒温病因性质的重大区别,构建寒温一统辨证体系的设想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 宋兴
- 关键词:伤寒论价值评估
-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三)
- 2012年
-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原则,有了这个原则,才能使中医整体恒动认识理念落到临床运用的实处;才能使解决狭义伤寒矛盾的一切具体方案,具体措施,成为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科病症的无价之宝;才能使历代名家智慧灵魂再现,名家心法活力重生;才能使形同水火的伤寒温病理论,成为争芳斗艳,相辅相成的学术奇葩;才能使中医一切理法方药知识成为有血有肉,为现实广泛运用的生动活泼知识。
- 宋兴
- 关键词:伤寒论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