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4-004)

作品数:15 被引量:148H指数:8
相关作者:姚军张凯李阳闫霞刘均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油藏
  • 4篇油田
  • 4篇剩余油
  • 3篇稠油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秦皇岛32-...
  • 2篇最优控制
  • 2篇储层
  • 1篇底水
  • 1篇底水油藏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强度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动态法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压力
  • 1篇堵水
  • 1篇压力梯度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长江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4篇姚军
  • 4篇张凯
  • 3篇李阳
  • 2篇喻高明
  • 2篇刘均荣
  • 2篇赵辉
  • 2篇闫霞
  • 1篇何利民
  • 1篇田文涛
  • 1篇杜勇
  • 1篇舒政
  • 1篇鄢宇杰
  • 1篇康志江
  • 1篇曹琳
  • 1篇吴明录
  • 1篇甯波
  • 1篇叶仲斌
  • 1篇陶杉
  • 1篇张黎明
  • 1篇蒋明煊

传媒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石油学报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剩余油定量研究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反映水驱过程的甲型水驱曲线,拟合得到反映单井流动特征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从而计算出单井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平均含水饱和度,进而得到剩余油饱和度、预测可采储量、水驱控制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水驱采出程度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价剩余油的动态法。该方法从甲型水驱曲线出发,充分考虑地层渗流特点和原油性质,经过累积产水量和水油比的两次拟合,减少了在选取直线段时的随意性和计算误差,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
喻高明杨小升张金庆周文胜
关键词:剩余油动态法
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整体优化决策技术被引量:5
2012年
海上油田开发的核心目标是在平台寿命期内实现最大经济采收率,调整注采结构、优化开发生产系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将整个油田开发的全过程看做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梯度优化算法和极大值原理建立了海上油田注采结构优化方法,使油藏开发动态实时处于最优,进而对开发生产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的优化决策技术,并以海上M油田目标区为例实现了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整体优化,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耿站立孙福街田冀姚军张凯
关键词:海上油田注采结构
油藏生产优化理论研究被引量:38
2010年
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已探明石油资源的途径之一就是立足现有的生产条件,使油藏开发动态实时处于最优状态,这也是智能油田的核心内容之一。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油藏开发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求解描述油藏开发生产的数学模型,实时优化油藏的输入输出控制参数,获取最优的生产方案。鉴于油藏生产优化方法是一个复杂的、大规模优化问题,选用了效率较高的梯度优化算法,利用极大值原理计算所需的梯度,再进行线性搜索,进而优化控制变量。油藏实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优生产方案符合油田实际情况,为智能油田体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张凯李阳姚军刘均荣闫霞
关键词:油田开发控制参数数学模型
油藏动态实时监测与调控被引量:6
2010年
油藏动态实时监测与调控是智能化油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该技术以节约生产成本、最大化油田经济效益为目标,将油藏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解释、油藏数值模拟、方案实时优化与生产调控等多项技术集成一体,为制定油田生产预警、开发方案调整、增产增注等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动态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和现场应用案例。
张凯姚军刘均荣吴明录闫霞
关键词:动态监测智能化管理实时控制
曲流河储层隔夹层研究——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被引量:16
2017年
为揭示曲流河储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和油层水淹的影响,通过分析物性参数与米采油指数关系得出隔夹层物性上限,并选择自然伽马、电阻率、厚度为主要敏感参数,采用灰色关联法进行权重系数计算,得到隔夹层判别指数及综合判别图版。在秦皇岛32-6油田南区明化镇组下段Ⅰ油组应用证实,该判别图版符合率达96%;在剩余油滞留带底部和油层水淹层顶部进行调整挖潜,生产效果明显。在曲流河储层隔夹层发育区,隔夹层延缓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隔夹层不发育区域,易形成水串区,导致相邻隔夹层发育区形成剩余油滞留区。这种认识对油田开发中后期产能挖潜有指导作用。
甘立琴苏进昌谢岳李超何康来又春
关键词:隔夹层剩余油挖潜
高压静电聚结器设计、实验及现场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电破乳的效率,通过分析油中水滴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得出影响水滴静电聚结的因素,并设计了绝缘型静电聚结器对油包水乳状液进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电场强度和延长电场停留时间可有效促进分散水滴聚并成大颗粒水滴,提高其在油相中的沉降速率,加快油水分层速度。含水量过高导致油水乳状液电导率激增,不利于乳状液的静电聚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绝缘材料可有效防止因局部电流过大导致的电场崩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静电聚结器在现场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静电聚结器能耗。
张黎明张凯何利民Ghadiri.Majtaba
关键词:绝缘电导率电场强度乳状液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普通稠油非线性渗流模型解析求解方法被引量:19
2011年
建立了油井定产及定井底流压条件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单相不稳定渗流模型和油水两相二维不稳定渗流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及动边界理论建立了非线性渗流模型解析求解方法;选取渤海A油田实际地质及流体参数进行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启动压力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井有效压力的传播半径和传播速度,以及近井周围的压降,因此在油井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流体特性合理设计生产压差,尽可能克服近井地带综合压力损失,以保证油井连续生产。
许家峰孙福街田冀安桂荣甯波
关键词:普通稠油启动压力梯度
基于改进随机扰动近似算法的油藏生产优化被引量:24
2011年
油藏生产优化属于大规模系统最优控制问题,鉴于伴随梯度类算法求解该问题过于复杂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改进随机扰动近似求解算法(GSPSA)。该算法可对控制变量进行同步扰动获得搜索方向,计算简便,便于和任意油藏模拟器相结合,且搜索方向恒为上山方向,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优化所得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且便于实际操作,同时该方法还可被进一步应用于注气驱或三次采油等开发方案的优化及制定。
赵辉曹琳李阳姚军
关键词:最优控制协方差矩阵
稠油非线性渗流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稠油中含有大量的胶质、沥青质,而胶质、沥青质的极性和表面活性很强,当它们与岩石颗粒表面接触时,就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作用。这样,在岩石颗粒表面就形成一个富含极性物质的特殊液体层——边界层。稠油边界层的存在影响到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最终影响到水驱采收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注采压差与采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稠油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存在一启动压力,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越大,注水开发时注入压力必须高于启动压力,在考虑防止指进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注水压力,降低边界层的厚度,才能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汪伟英陶杉田文涛马丽晓春
关键词:稠油非线性渗流采收率边界层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河流相非均质储层剩余油分布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直观地了解河流相非均质储层内部水驱油过程及剩余油富集规律,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水驱油实验中,既保留了岩心实验能够真实反映和定量刻画水驱油过程的优点,又消除了其靠接样计量来推测岩心内部油、水分布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储层,高渗层水驱动用程度高,且对同层段低渗层的水驱效果有明显抑制作用;稳定夹层的存在有助于抑制层间窜流,增加中、低渗层的波及程度,且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水驱波及程度低的低渗层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对于不含稳定夹层的非均质储层,层间窜流明显,且窜流导致剩余油分布无规律,后期挖潜应考虑中渗层的剩余油。这一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渤海秦皇岛32-6油田开发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葛丽珍陈丹磬杨庆红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河流相非均质储层剩余油分布秦皇岛32-6油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