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N0027)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良壁龚新怀赵升云张敏赵瑨云更多>>
- 相关机构:武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JK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木粉为填料,分别采用热压成型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了PLA/木粉复合材料。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木粉用量由20%增加到60%时,PLA/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41.83 MPa降至15.96MPa;弹性模量由1 035.96 MPa降至283.43 MPa,断裂伸长率由7.04%降至1.73%。
- 陈良壁温荣伟林权刘瑞来
- 关键词:聚乳酸木粉注塑成型热压成型
- 复合改性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改善竹纤维(BF)与聚丙烯(PP)的界面结合,采用碱(NaOH)和异氰酸酯偶联剂(TDI)复合改性竹纤维,制备BF/PP复合材料。分析了竹纤维改性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热行为及化学结构变化,考察了竹纤维改性对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VSP)和动态热力学性能影响,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了观察,最后探讨了改性竹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经复合改性后,表面形成了氨酯键结构,竹纤维素晶体尺寸和结晶度增大,竹纤维的最快热降解温度和复合材料的VSP分别提高了20℃和4.5℃。SEM、DMA分析显示,竹纤维复合改性改善了两相界面结合,利于力学性能提高。拉伸实验表明,在复合改性竹纤维添加比例为40%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21.6%、23.3%和27.8%,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了24.2%和30.4%。
- 龚新怀赵升云饶瑞晔陈良璧
- 关键词:竹纤维界面改性聚丙烯竹塑复合材料
- 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 穆寄林赵升云
- 关键词:熔融接枝淀粉聚己内酯
- 聚己内酯/竹粉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以聚己内酯(PCL)为基体,竹粉为共混物,无机NaHCO_3和有机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发泡剂,通过开炼和热压成型制备PCL/竹粉发泡复合材料。研究竹粉含量、发泡剂用量及比例对PCL/竹粉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IBN量从0份增加到1份,PCL/竹粉密度从1.15 g/cm^3减小到0.60 g/cm^3。PCL/竹粉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从10.0 MPa和9.2 KJ/m^2降到3.9 MPa和5.3 KJ/m^2。随着竹粉含量增加,PCL/竹粉密度略有降低,然而竹粉含量从0份增加到20份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由7.5 MPa和18.1 kJ/m^2降低到6.0 MPa和10.1 kJ/m^2。竹粉含量进一步增加至30~60份,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略有减小。
- 赵瑨云刘明锋
- 关键词:聚己内酯竹粉发泡剂
- 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其溶胀性研究
- 2014年
-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底,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该树脂对蒸馏水、雨水和Na Cl溶液的吸水性。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雨水和0.2 mol/L Na Cl溶液中对应的溶胀比分别为680g/g、520g/g和130g/g。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2 mol/L,溶胀比由680g/g减小到130 g/g。随着p H值增大,溶胀比逐渐增大,在p H=8.4时发生突增,溶胀比达到最大值1057 g/g。
- 张敏李碧婵陈良壁
-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高吸水性聚乙二醇聚丙烯酸
- 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制备研究进展
- 2015年
- 组织工程支架的关键作用是引导细胞粘附、扩散、分裂,促进组织修复的过程,因此支架材料应为具有特定形状和相连孔结构,即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综述了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超临界CO2萃取法、纤维粘结法、溶液浇铸/离子沥滤法、冷冻干燥法/相分离法、静电纺丝法、烧结微球法、快速成型法、复合法等,展望了未来组织工程支架发展的方向。
- 张敏刘瑞来赵瑨云江慧华陈良壁
- 关键词:多孔
- 茶粉/聚丙烯复合材料自然老化性能被引量:7
- 2016年
- 为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拓宽木塑复合材料中植物纤维来源,以茶粉(TD)为有机增强相,聚丙烯(PP)为基体,采用开炼-注塑工艺制备了TD/PP复合材料;为研究其户外应用及老化机制,采用户外自然老化形式考察了老化时间对TD/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材色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FTIR分析了其老化机制。结果表明:与木材纤维相比,TD中纤维素含量更少,而各种形式的抽提物含量要高很多,纤维长径比更小。户外自然老化8个月后,TD/PP复合材料的亮度变化值、红绿轴色品指数变化值、黄蓝轴色品指数变化值及色差值分别为37.64、-10.40、-3.38和39.19;TD/PP复合材料的弯曲、缺口冲击强度、弯曲模量及硬度值分别降低了38.7%、42.4%、41.4%和9.14%。FTIR分析表明,在户外自然老化环境中,TD/PP复合材料中的PP分子链和TD中木质素组分发生了光照降解。SEM照片显示,随户外自然老化时间延长,TD/PP复合材料表面出现裂纹,且裂纹数量逐渐增多,深度和宽度增大,并且局部地方出现粉化现象。
- 龚新怀陈良壁
- 关键词:茶粉聚丙烯复合材料自然老化力学性能
- 茶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加速老化性能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拓宽木塑复合材料中植物纤维来源,以废弃茶梗(tea stalk,TS)为有机填料,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制备了TS/PP复合材料;同时为研究其户外应用和老化机制,考察了冻融循环老化对TS/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材色及热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及老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经历12次冻融循环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模量及硬度值保留率分别为28.9%、40.1%、34.5%和86.5%,复合材料的亮度变化值(△L*)、红绿轴色品指数变化值(△a*)、黄蓝轴色品指数变化值(△b*)及色差值△E分别为16.41、2.80、9.03和18.93;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vicat softing point,VSP)下降了2.9℃,茶粉组分的最快热降解温度降低了4℃;茶粉中木素苯环结构红外吸收峰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表明在冻融循环老化中茶粉中木素成分发生了降解。SEM显示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TS/PP复合材料表面裂纹数量增多,裂纹深度和宽度增大,甚至出现交叉裂纹。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茶塑复合材料制备及老化规律,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 龚新怀赵升云陈良璧
- 关键词:复合材料聚丙烯傅里叶红外光谱冻融循环
-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综述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多孔膜的形成机理(旋节相分离和成核-生长相分离)、多孔膜材料及其应用(农业、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并展望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
- 赵瑨云蔡广儒
- 关键词:热致相分离多孔膜热力学
- 聚丙烯酸/壳聚糖复合多孔冷冻凝胶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壳聚糖(CS)为基底,丙烯酰胺(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引发体系,在-18℃条件下,通过冷冻聚合方法制备半-IPN-PAAm/CS复合多孔冷冻凝胶,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得到IPN-PAAm/CS复合多孔冷冻凝胶。扫描电镜表明制备的孔为相互贯穿的连通孔,孔径大小为25±7μm。IPN-PAAm/CS-3、IPN-PAAm/CS-2和IPN-PAAm/CS-1平衡溶胀比分别为31.4、27.4和22.4g/g。IPN-PAAm/CS-3复合多孔冷冻凝胶对亚甲基蓝平衡吸附容量为712.80mg/g。分别采用拟一级、拟二级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拟二级和拟一级符合该实验体系,多孔冷冻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伴随静电吸附。
- 张敏李碧婵陈良壁
- 关键词: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