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3011)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心清程红光袁洪林黄思静毕长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同位素
  • 3篇腕足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泥盆纪
  • 2篇龙门山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记录
  • 1篇泥盆系
  • 1篇热模拟
  • 1篇热模拟实验
  • 1篇锶同位素
  • 1篇烷烃
  • 1篇微量元素
  • 1篇系列化合物
  • 1篇显微组分
  • 1篇煤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程红光
  • 3篇李心清
  • 2篇袁洪林
  • 2篇黄思静
  • 1篇刘全有
  • 1篇刘志舟
  • 1篇刘文汇
  • 1篇毕长春
  • 1篇程建中
  • 1篇王兵

传媒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泥盆纪海水的碳、氧同位素变化--来自腕足化石的同位素记录被引量:10
2009年
生物壳体中的碳、氧同位素一直被用来反演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强抵抗成岩后生作用(低镁方解石)的腕足化石,分布广泛,被认为是反演古生代海水同位素的理想样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龙门山泥盆纪保存完好的腕足化石碳、氧同位素的提取,建立该时期海水同位素变化曲线,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显示:碳同位素组成在~2‰~+2‰(PDB下同)之间变化。其间经历3个旋回,其相对高值分别对应龙门山地区其中3个成礁期。同时因海平面变化不同,碳同位素表现出正偏幅度的不同。表明生物生长以及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着海水碳同位素组成,且生物生长对其影响较大。氧同位素组成在4‰~~10‰之间变化。在埃姆斯阶对应的甘溪组、谢家湾组以及二台子组时期,氧同位素从~10‰逐渐升高到~6‰。但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该时期氧同位素偏低~2‰~~4‰。可能原因是早期处于封闭海洋环境的平驿铺群时期,淡水注入造成海水氧同位素严重偏负。埃姆斯阶全球海平面上升,广海海水同化作用,氧同位素不断上升。从养马坝至小岭坡组时段内,氧同位素在~4‰~~6‰之间变化,同世界其他地区相当。其幅度变化表明:温度可能是其控制因素。
程红光李心清袁洪林王克卓
关键词:龙门山氧同位素腕足海平面变化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显微组分烷烃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显微组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产物的色质分析表明,各显微组分的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的碳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后峰相对强度逐渐降低,表明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在热作用下易发生降解。由于各显微组分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它们的生烃过程也各不相同。镜质组热降解排烃需要较高热能,以产气为主;壳质组热效应作用下可以有效排烃,为好生烃组分;惰质组虽然生烃潜力有限,但产出烃类的稳定性较好,不易受热降解效应的影响,可以作为气源岩。在整个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各显微组分表现为姥鲛烷优势,随着热模拟温度生高,Pr/Ph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刘全有刘文汇刘志舟毕长春
关键词: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有机地球化学
广西六景泥盆系腕足壳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
2007年
低镁方解石腕足化石壳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历史时期原始海洋地球化学组成的重建研究,其保存度的识别是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使用显微结构、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含量等3种方法验证其对原始地球化学信息的保存,微量元素含量的识别方法一直被置于较为次要的地位。我们对采自广西六景泥盆系腕足化石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其Fe、Mn、Sr分别为(12-2800)×10^-6、(1-711)×10^-6和(243-1835)×10^-6。上述3种识别方法实质上都是微量元素的识别,其余两种识别方法只是微量元素的不同表现而已。通过氧同位素组成、Mn和Sr/Mn对比,得知Mn含量小于100×10^-6,Sr/Mn值高于10的腕足化石壳体基本上保存完好。这一发现为利用腕足化石研究海水原始碳氧同位素提供了有力的判据。
程红光李心清王克卓黄思静王兵程建中
关键词:微量元素碳同位素氧同位素泥盆系
龙门山泥盆纪腕足化石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生物成因的海相碳酸盐岩中Sr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是目前研究古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以及古气候变化的主要工具,在海相地层定年及全球等时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剖面腕足化石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保存鉴定结果显示:腕足化石壳体结构保存完整;阴极射线照射下壳体不发光或部分壳体呈微弱橙黄色;大多数壳体微量元素Mn<250μg/g、Sr>400μg/g。表明腕足化石保存完好,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微弱。锶同位素结果显示: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同全球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基本一致,表明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受全球性变化影响。早泥盆世较高Sr同位素比值(甘溪组0.708437)可能是受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大量古陆的出露,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其后的缓慢下降可能受海平面上升古陆面积缩小的影响。中泥盆世Sr同位素组成低值平台显示着幔源Sr和陆源Sr(风化作用较弱)输入量之间的平衡。随后的Sr同位素组成的上升可能是受中泥盆世开始温度上升的影响,致使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
程红光李心清袁洪林黄思静王克卓
关键词:SR同位素腕足泥盆纪龙门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