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NIGLAS200804)

作品数:6 被引量:138H指数:6
相关作者:钟继承范成新刘国锋李宝丁士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底泥
  • 5篇底泥疏浚
  • 5篇疏浚
  • 4篇太湖
  • 3篇环境效应
  • 2篇底栖生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沉积物
  • 1篇氮释放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生物群落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落结构
  • 1篇再悬浮
  • 1篇指示生物
  • 1篇生物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范成新
  • 6篇钟继承
  • 5篇刘国锋
  • 3篇李宝
  • 2篇严少华
  • 2篇张路
  • 2篇白秀玲
  • 2篇丁士明
  • 2篇刘海琴
  • 2篇张志勇
  • 1篇张雷
  • 1篇余居华
  • 1篇尹洪斌
  • 1篇张迎颖
  • 1篇张银龙
  • 1篇申秋实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湖泊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营养盐负荷影响的模拟被引量:19
2012年
选取太湖梅梁湾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太湖夏季常规风情下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上覆水营养盐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的风情扰动过程结束时(5 h),扰动过程未疏浚与疏浚处理水柱总悬浮颗粒物(TSS)含量变化差异显著,未疏浚对照水柱TSS含量是初始值的7.7倍,而疏浚水柱TSS在第2 h达到峰值,为初始值的3.8倍;未疏浚水柱TSS含量沉降过程最初1 h迅速降低了84.0%,而疏浚水柱TSS含量在沉降3 h后趋于平衡.伴随着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疏浚与未疏浚对照水柱中TP含量均在第5 h达到最大,分别增加负荷78.6和92.2 mg/m2.就短时效而言,底泥疏浚后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显著受到抑制,并能够显著地减小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溶解性磷酸盐的释放;但对水柱中总磷、总氮、铵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影响较小.
余居华钟继承张银龙范成新申秋实张雷
关键词:底泥疏浚再悬浮太湖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Ⅳ.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与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26
2010年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研究区模拟疏浚表层30cm对沉积物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影响较大。疏浚沉积物微生物活性显著低于未疏浚沉积物的微生物活性,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大且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难以恢复。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疏浚后初期新生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未疏浚沉积物,底泥疏浚改变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并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降低。底泥疏浚对微生物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从而对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
钟继承刘国锋范成新白秀玲李宝尹洪斌
关键词:底泥疏浚微生物活性太湖
底泥疏浚对竺山湖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水质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结合2008年年底在竺山湖进行的底泥清淤工程,调查了底泥疏浚6个月后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疏浚区和未疏浚区底栖动物均以霍普水丝蚓、摇蚊和铜锈环棱螺3种生物为主;同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后生物多样性降低,但生物量增加.受外源污染影响,上覆水体中TN、TP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64~4.45mg/L和0.133~0.258mg/L,较高的水体营养盐含量,使得疏浚后的新生底泥仍处于营养盐较高的状态,从而使得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生活于污染较重的物种为主.采用Shannon-Weaver、Simpson和Goodnight指数对底栖生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疏浚区处于中度污染,未疏浚区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结合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只有在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后,底泥疏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刘国锋张志勇刘海琴钟继承严少华范成新
关键词:底泥疏浚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指示生物
大水面放养凤眼莲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为研究在太湖竺山湖进行200 hm2的水面放养凤眼莲后对底栖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软体动物(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平均密度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276.67、371.11和440.00 ind/m2,生物量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373.15、486.57和672.54 g/m2;表现为种养区内要高于种养区外围;种养区内寡毛类(主要是霍甫水丝蚓)和摇蚊幼虫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种养区内>远种养区>近种养区.在8~9月间3种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密度和生物量都表现为快速增加、但在10月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在9~10月大量蓝藻开始死亡,蓝藻在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并释放出大量的N、P营养盐,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导致底栖动物死亡.利用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来评价底栖环境,表明水体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因此,短期内(6个月左右的放养时间)的大水面、高密度的凤眼莲的种植模式尚未表现出对底栖生境及底栖生物的较大影响.
刘国锋刘海琴张志勇张迎颖严少华钟继承范成新
关键词:凤眼莲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生物量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Ⅱ.内源氮释放控制作用被引量:48
2009年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氮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孔隙水中NH4+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NH4+通量分别为5.3至18.6mg/(m2·d)与-9.4至67.5m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NH4+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5-12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NH4+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NH4+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氮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钟继承刘国锋范成新李宝张路丁士明
关键词:底泥疏浚内源氮释放太湖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Ⅲ.对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测定采用经典的乙炔抑制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6.9-26.9nmol/(g·h)和21.6-102.7nmol/(g·h),除2006年的2月外的其他月份,疏浚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显著(P<0.05)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和对照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都受温度的控制,硝态氮浓度是疏浚和对照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有机碳对疏浚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有影响,但对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没有影响.疏浚后短期内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可看作是底泥疏浚在富营养华水体脱氮方面的一个负效应.
钟继承刘国锋范成新白秀玲李宝张路丁士明
关键词:底泥疏浚反硝化环境因子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