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70047)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鄢定友吴永生郑佳黄爱国吴永生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警官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临沂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国警察的社会教化功能被引量:2
- 2016年
- 在特定的社会转型中,受旧制与西学双重影响的民国警察,既深化了对其社会教化功能的认知,推动了制度建设,也以相应成效体现了现代警察的价值取向。但是鉴于社会风气的惰性,眼界狭隘、思路模糊的认知,催生了制度建设的抱残守缺,致使其社会功能仍有明显的努力空间。
- 吴永生
- 关键词:民国时期警察职能社会教化
- 近代西方警政思想东渐中国的路径与反响被引量:1
- 2017年
- 鸦片战争后,西方警政思想伴随西学东渐大潮渐入中国。租界办警政的样本示范,游历人员和维新人士著书立说式的推介,洋教习对警政学堂教育的督办指导,使西方警政思想快速传入中国,促成了清末警政革新的移植型范式选择,并由此催生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建。
- 鄢定友
- 民国时期警察的工资待遇考论被引量:1
- 2014年
- 民国时期的警察由警察官和长警组成,警察官实行文官分级制的官俸制,长警则实行分种类标准下因地制宜的薪饷制,但终因政府财力及各地财政收入所限,加之警察官和长警身份不同,警察工资待遇的差异性明显,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严重,进而影响了警察队伍的稳定及警察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 鄢定友
- 关键词:民国时期警察工资制度
- 民国时期警察素质提高的路径依赖考论被引量:2
- 2012年
- 警察素质,是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因职业教育、实践养成所发挥出来的构成从事警察职业应有的身心品质或素养,包括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等素质。民国时期,通过不同路径来提高警察素质,以适应近代警察多角色职能的转变。
- 鄢定友
- 关键词:警察素质民国时期考论先天素质警察职业角色职能
- 民国报纸的消防宣传教育被引量:2
- 2016年
- 民国时期火灾频发,仅被收入《中国火灾大典》的民国时期火灾就有10681起。火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较多,“这种火灾民国时期共发生2646起,约占民国时期火灾总数的24.8%,是各种火灾比例中最高的一种”。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南京国民政府和警察机关积极加强对民众的消防宣传教育。民国时期,报纸是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消防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付兵儿
- 关键词:民国时期宣传教育消防报纸南京国民政府警察机关
- 差序格局下本土组织心理资本开发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导致本土组织内出现"小圈子",影响组织成员组织公平感知,造成非圈内成员职业倦怠感高、离职意愿高、工作绩效低、职业满意度低等心理行为问题,降低组织内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合作意愿,影响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重点开发本土组织领导心理资本、全面培养组织成员个体心理资本、综合提升本土组织团队心理资本的策略,以及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提升方式,是缓解因差序格局产生的弊端、提高本土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本土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张磊文庠黄爱国沈永健
- 关键词:心理资本
-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警察教育的勃兴被引量:5
- 2014年
- 清末民初之际,伴随着中国近代警察的出现,中国的警察教育开始从无到有,并在探索中构架起近代警察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而袁世凯则是这一变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在创办警察学校、制订警察教育规范、培养警政人才、探究警察教育办学模式、构建警察教育学制和学科体系等方面的建树,直接推动了警察教育的勃兴,也加快了中国警政制度的近代化。
- 鄢定友郑佳
- 关键词:袁世凯清末民初警察教育
- 警民关系的非对称性与警务监督被引量:9
- 2013年
- 警民关系日益明显的结构对称性并不能否定其功能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缩影,也是国家时代无法消除的印记,因而有其现实合理性。在日益普及的警务监督中,非对称性要求警察依法发挥其相对强势,动态平衡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同时要求民众承认和尊重这一事实,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中维护非对称性的相对稳定,进而要求双方在规范的警务监督中追求警民双赢,并以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持续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吴永生
- 关键词:警民关系对称性警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