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J0602)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蕾唐学玺李鑫韩洪蕾潘蔚更多>>
- 相关机构:东营职业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μW/cm2)和剂量范围内,低剂量的0.24和0.48 kJ/m2处理组在实验的一定时期内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和雌体抱卵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剂量的0.72、0.96和1.20 kJ/m2处理组对轮虫的种群数量和雌体抱卵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甚至可导致整个种群的灭绝。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殖率随UV-B辐射的增强显示出了一致性减小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作为指示大气UV-B辐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 韩洪蕾冯蕾李鑫唐学玺
- 关键词:UV-B辐射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
- 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
- 2009年
-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μW/cm2)和剂量范围内(0.24、0.48、0.72、0.96和1.20kJ/m2),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均以对照组最高,各UV-B辐射处理组则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呈一致性减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随UV-B辐射的增强显示一致性的影响,两者都可以作为大气UV-B辐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 王进河冯蕾唐学玺
- 关键词:UV-B辐射壶状臂尾轮虫种群数量
- UV-B辐射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综述了UV-B辐射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UV-B辐射对浮游动物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全面了解全球变化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从而制定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影响的策略,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冯蕾潘蔚
- 关键词:UV-B辐射浮游动物存活生长发育繁殖
- 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生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在不同温度、盐度、饵料种类、pH值和光照条件下滤水率(F)和摄食率(C)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影响(P〈0.05)。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摄食温度为25℃;(2)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也有显著影响(P〈0.05)。褶皱臂尾轮虫适宜的摄食盐度范围为20~30,最适摄食盐度为30;(3)褶皱臂尾轮虫对5种不同藻类食物滤水率,的顺序为:牟氏角毛藻(Chaetoeeros muelleri Lermumerman)〉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金藻8701(1sochrysis galbana Park 8701)〉小球藻(Chlorella sp.)〉扁藻(Tetraselmis chuii);摄食率G的顺序为:小球藻〉金藻8701〉牟氏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扁藻;(4)褶皱臂尾轮虫适宜的摄食pH值范围为8.0—9.0,最适摄食pH值为9.0;(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宜的光照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
- 冯蕾
-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生态摄食滤水率摄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