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80402-1)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秀军杨富亿刘兴土孙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工程、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1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碳汇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3364.38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158.20%,年均递增20.89%;试验地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76.42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56.98%,年均递增35.01%;试验地年均经济效益达到744元/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15.25%,年均递增25.81%。鱼、虾、蟹的放流增殖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所构建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结构可作为退化芦苇沼泽湿地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和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型湿地实施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利用提供借鉴。
- 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
- 关键词:碳松嫩平原
- 松嫩平原退化芦苇湿地恢复模式被引量:20
- 2009年
- 为了探讨松嫩平原退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的生态恢复模式,2001—2008年,在吉林省西部牛心套堡退化的芦苇湿地进行了示范研究。试验苇田面积100hm2,以工程措施恢复湿地与河流的水力联系,改造苇田基底,完善灌排水系统;通过鱼虾自然增殖与人工放流、芦苇培育等生物措施,恢复苇田生物群落;采用农艺措施与水资源管理技术,恢复苇田的水文过程和生境。至2008年,苇田水环境盐度和碱度分别下降了92.21%和90.96%,平均每年下降30.55%和29.06%;苇田地表0~20cm土体脱盐率59.70%,平均每年下降14.06%;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5.37%;芦苇产量增加697.6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过程导向策略,恢复与重建因水文过程功能丧失而导致退化的芦苇湿地,综合应用工程、生物、农艺及水资源优化管理等措施,可促进苇田生物与生境的恢复,再建水文、生物等重要生态过程和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对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芦苇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参考作用。
- 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孙丽
- 关键词:芦苇湿地生态恢复
- 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蟹-鳜-鲴”模式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探索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利用模式,通过盐碱水环境下中华绒螯蟹、斑鳜与细鳞鲴的驯化养殖和农田工程、水质与水量管理及芦苇栽培的技术措施,建立了芦苇+中华绒螯蟹+斑鳜+细鳞鲴(苇蟹鳜鲴)模式23.6 hm2。据2006—2009年的试验结果,"苇蟹鳜鲴"模式的中华绒螯蟹、斑鳜和细鳞鲴的年产量分别为81.00 kg·hm-2、39.34 kg·hm-2和58.62 kg·hm-2;芦苇产量5 478 kg·hm-2,比原始沼泽地提高1.2倍,年平均增长22.0%;经济效益1.45×104元·hm-2,比原始沼泽地提高13倍;水环境盐度与碱度、土壤含盐量年平均分别下降19.1%、10.3%和20.3%,土壤有机质年平均增加8.9%。"苇蟹鳜鲴"模式的推广应用使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1.2%,对提高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3%。"苇蟹鳜鲴"模式使芦苇沼泽地的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进一步提高,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优质高效的湿地生态农业模式,可供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借鉴。
- 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
- 关键词:生态农业模式中华绒螯蟹斑鳜细鳞鲴
- 吉林西部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渔业开发技术
- 2009年
- 2002~2008年,在半干旱地区的吉林西部大安市进行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采用湿地生态工程、水环境改良以及合理的养殖结构等措施,开发盐碱化泡沼养鱼762hm2,成鱼净产量240~490kg/hm2,平均334.7kg/hm2;纯效益625~1420元/hm2,平均968.2元/hm2;投入产出比1.81~2.97,平均2.20。开发苇塘养鱼1439hm2,成鱼净产量290~430kg/hm2,平均338.3kg/hm2;纯效益497~1417元/hm2,平均794.8元/hm2,投入产出比1.58~3.36,平均2.27。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开发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发展淡水养殖是可行的。
- 杨富亿李秀军田明增
- 关键词:苇塘湿地渔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