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26)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董祥勇成守勇丁成际管爱华刘鹿鸣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荀子
  • 2篇哲学
  • 2篇儒学
  • 2篇子思
  • 2篇孔子
  • 2篇孔子思想
  • 1篇大众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困境
  • 1篇信仰
  • 1篇哲学突破
  • 1篇正己
  • 1篇治世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华民族伟大...
  • 1篇人伦
  • 1篇儒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性

机构

  • 7篇淮阴师范学院
  • 6篇淮阴工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董祥勇
  • 5篇成守勇
  • 2篇丁成际
  • 1篇管爱华
  • 1篇刘鹿鸣

传媒

  • 2篇思想与文化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有无(动静)之辩的辩证发展
2014年
有无(动静)的论辩是天道观问题上的一次重大的论争,其大致经过了从王弼"贵无""主静"开始,经裴頠"崇有"和郭象"独化"的否定,最后由张载以"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无)之辩做了辩证的总结。这样的过程符合辨证发展的形式。
董祥勇
关键词:魏晋
试论华严禅的圆融精神和践履意识及其现实意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为基本面向
2016年
华严宗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在其后续发展中渐成为华严禅。华严禅是突破教门之限而融合特别是禅教等思想的产物,其自身既富有圆融精神又饱含践履意识。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当下,净化民众心灵、引导民众向善、力促民众实干等,作为华严禅圆融精神和践履意识之价值的内容,都对"中国梦"的奋斗具现实意义。
董祥勇
关键词:践履中国梦
忠信之薄还是忠信之则——先秦儒道之辨的礼学向度被引量:1
2018年
先秦儒道享有共同的学术资源,面临同样的“礼坏乐崩”之情势,均抑斥徒具虚表的繁礼文饰,对表征人类文明的礼却有着不同的阐述。在礼的自觉的时代,道家认为礼乃忠信衰薄之产物,社会淆乱之症候,相较于忠信而言,具有附着性与条件性;儒家则强调礼文存在的必要性,“忠信”与礼的一体性及“忠信”与礼在深层法度意义上的一致性。在安世致福的视域下,儒道论礼不仅呈现为复礼合道与去礼归道、缘质修文与尚质黜文之歧异,也呈现出“著诚去伪”之相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人省思文明与自然之关系。
成守勇
试析孟、荀对孔子思想的承继与拓展
2013年
孔子作为其先儒学的集大成者,在不懈的努力中创立了儒家学派,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调。孟、荀作为继孔子后影响甚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分别对儒学理论作了丰富和发展,但孟、荀对儒学思想的阐发并不是按照同一理路展开的,尤其是在基点和角度等方面,两者相异甚巨。
董祥勇
关键词:儒学孔子荀子
《墨子》对儒家礼乐观批判之检视被引量:2
2014年
儒墨两家共享着相同的文化资源,但他们对礼乐态度却有异。墨家从礼乐形式奢侈,礼数要求存在内在矛盾,行礼者苟且虚伪,礼乐于世无益等方面批评了儒家倡扬的礼乐。但是,通过对丧祭之礼的阐释、对涵盖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范可以看出墨家并未弃绝礼乐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看,《墨子》之所以批评儒家所宣扬的礼乐,一则是与其鲜明的现实关切与普适主义情怀有关,再则是其功效主义内在要求。墨家对儒学之批评无疑提醒后儒反思礼乐的实际功利及礼乐的普适性等问题。
成守勇
关键词:墨家儒学礼乐
个人主义价值内蕴省思被引量:1
2014年
个人主义语意复杂,但多以"个人"(个体)为共同要素而形成。古希腊哲学中个体所具有的诸特点为各种形式个人主义所承绪。个人主义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重视无疑深化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主义也存在着把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而使生活平庸化与狭隘化的危险。因此,对个人主义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其批判分析应超越实体性与主体性思维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应注意其并非是单向的机械决定而是有机交融互动,脱离这一识度的考察总会留下片面的印记。
成守勇
关键词:个人主义思维方式
荀子礼法论被引量:1
2012年
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礼与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法入礼,在实践层面上是"隆礼重法"。荀子以礼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蕴着法家的法的思想因子,这又决定其非醇儒。荀子礼法观凸显了荀子思想的多重面相的综合性特质。
丁成际成守勇
关键词:荀子
生命之完足与他者的接纳--从《礼记》看古代婚礼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好"以"事宗庙"与"继后世"中所体现出的男女之别,内在蕴涵着两性间的相互补充与完善。汉文化中有关婚礼意义的阐释,有助于人们深思两性结合之真义。
丁成际成守勇
关键词:人伦
论荀子对“天”之意义的哲学还原
2013年
荀子视"天"为自然而然意义上的哲学范畴,通过对"天职"的透析还原其本然生成义,经由对"天功"的审视还原其必然存在义,使"天"重归独立自行且依循己则的合理形态。而且,在正视人的认识之限的基础上,荀子又细解"神"与"天职"、"天功"之间关联的性质,并将洞晓"神"作为人之认识深化的必要指向。
董祥勇
关键词:荀子天职
“轴心时代”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虽然在西周时期就已实现"人文转向",但真正揭明"性与天道"而确立儒家哲学基础的则是孔子,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建立具有根源性的意义。儒家的"轴心突破"即是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这个"突破"不是此前的"人文转向",而是从生命精神的根源上建立人文根基的"哲学突破"。此"哲学突破"在孔子自己称为"道",亦称为"仁",深层内涵为《论语》中的"性与天道"问题,其内容包含有形上学本体意义,由此开出了融合生命、家庭、社会和天道的儒家之道。孔子之前的儒家文化特质以"礼乐"为核心,孔子之后的儒家文化特质则转为以"仁义"为核心。
刘鹿鸣
关键词:孔子哲学突破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