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126200)

作品数:84 被引量:615H指数:14
相关作者:陈洪凡翟保平张云慧程登发张孝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7篇飞虱
  • 30篇褐飞虱
  • 21篇水稻
  • 20篇白背飞虱
  • 16篇稻飞虱
  • 11篇种群
  • 11篇灰飞虱
  • 11篇虫源
  • 10篇稻田
  • 8篇基因
  • 7篇有机稻
  • 7篇有机稻田
  • 7篇群落
  • 7篇节肢动物
  • 6篇稻田节肢动物...
  • 6篇动物群落
  • 6篇天敌
  • 6篇迁飞
  • 6篇节肢动物群落
  • 6篇化防

机构

  • 30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浙江大学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江西省农业科...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中国计量学院
  • 5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扬州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水稻生物学国...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2篇济阳县农业局

作者

  • 12篇陈洪凡
  • 12篇翟保平
  • 10篇程登发
  • 9篇祝增荣
  • 9篇程家安
  • 9篇张云慧
  • 8篇陈法军
  • 8篇张孝羲
  • 7篇齐会会
  • 6篇沈慧梅
  • 6篇蒋春先
  • 6篇黄建华
  • 5篇武俊杰
  • 5篇梁玉勇
  • 5篇娄永根
  • 4篇王光华
  • 4篇傅强
  • 4篇吴进才
  • 4篇杨迎青
  • 4篇韩兰芝

传媒

  • 21篇应用昆虫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Molecu...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公共植保与绿...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7篇2014
  • 20篇2013
  • 12篇2012
  • 23篇2011
  • 6篇2010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被引量:7
2010年
在褐飞虱大发生的2007年单季稻期间,以TN1作为感虫对照,在浙江省金华市评价了48份水稻品种(组合)的田间成株期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6个品种(组合)表现为田间成株期感虫,其他32个品种(组合)具有中抗以上水平,其中丙04-123、Ⅱ优845、宜香845、中组14、嘉兴优04-1和IR36等品种(组合)达高抗水平。在持久抗性方面,除高抗品种外,秀水09、新嘉优99、嘉优22-5、秀优0969、宁04-81、丙04-103、丙04-08、丙04-123、R4101、丙04-132、丙05-129、丙05-227、浙粳23和浙粳22等品种(组合)具持抗性。试验表明,成株期田间褐飞虱抗性评价对生产实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盛仙俏张发成徐红星郑许松陈桂华吕仲贤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田间抗性评价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防御与反防御的三个层次被引量:31
2015年
在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双方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与反防御策略。本文将这些策略归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起始于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并由此激活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对于不能产生效应子的植食性昆虫种群是有效的;第二层次是一些植食性昆虫种群可以通过释放特异性效应子抑制植物产生的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从而在植物上正常生长与繁衍;第三层次是一些植物基因型可以通过特异抗性基因识别植食性昆虫的效应子,进而激活效应子诱导的免疫反应,表现出特异的抗虫性。深入揭示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间的这种分子互作机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理解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而且在实践上可为作物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
禹海鑫叶文丰孙民琴徐宁娄少之冉俊祥娄永根
关键词:植物防御反应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研发
昆虫迁飞是其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环境的遗传特性,是昆虫从时间和空间上逃避不良环境条件开辟新生境的一种手段,也是导致害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害虫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深入研究昆虫的迁飞行为,是预测害虫发生期、发生量的关...
胡晓文陈林程登发
关键词:雷达昆虫
北方水稻和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带毒率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其传毒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水稻种植区(包括稻麦轮作区与非轮作区)和小麦种植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灯诱观测及其带毒率检测等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与小麦种植区及水稻种植区非轮作麦田相比,稻麦轮作区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高,可见稻麦轮作有利于灰飞虱种群发生危害;(2)山东省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仅发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种植区稻麦轮作田灰飞虱种群还检测到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3)灯诱高峰期灰飞虱带毒率与当地灰飞虱带毒率存在差异,说明有外来种群的迁入;(4)在检测的1 268头灯诱灰飞虱中只有1头体内同时检测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可见灰飞虱可同时携带两种病毒,但概率极低。
徐艳博王孟伦朱金生韩兰芝陈法军
关键词:灰飞虱带毒率黑条矮缩病毒条纹叶枯病毒
蜘蛛种群高密度是稻飞虱轻发生的重要原因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在2007~2009年对浙江省三门县何家村生态栽培水稻田连续3年的生态调查发现,在已连续10年不用农药的自然条件下,狼蛛、微蛛等主要天敌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害虫在发生动态上存在明显的跟随效应;6~8月蜘蛛对稻飞虱的数量反应呈渐进型的对数回归关系,使得稻飞虱种群处于较低的密度平衡点,控制了稻飞虱种群数量。
俞明全林贤文祝增荣陈建平何贤超娄齐胜蒋学辉
关键词:稻飞虱蜘蛛种群动态
两个褐飞虱寄主种群对抗虫水稻品种IR56的致害性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亚洲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对褐飞虱的防治过程中,利用抗虫品种是最为有效、安全的措施。但抗性品种推广应用一段时间后,褐飞虱致害性发生变...
郑瑜孙燕群林晶晶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
文献传递
白背飞虱神经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进化分析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其生长发育由包括神经肽等因子在内的内分泌信号系统所调节。因此,鉴定白背飞虱神经肽基因对明确其内分泌信号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BLAST和MATLAB工具检索白背飞虱转录组...
万品俊李国清傅强
关键词:白背飞虱内分泌神经肽同源分析
文献传递
诱虫灯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以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采用灯诱法连续两年对江西省万载县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和螯蜂dryinids进行同步诱集。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白背飞虱高峰期均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初;2010年褐飞虱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2011年褐飞虱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为迁入高峰;第二次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尖钩宽黾蝽的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7月中旬到7月底,与白背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尖钩宽黾蝽的第二次高峰期以及黑肩绿盲蝽和螯蜂的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与褐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
陈洪凡黄建华王丽思
关键词:稻飞虱天敌灯诱种群动态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量化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方法】利用SAS软件对连续2年不同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方法下4个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中,仅有物种数连续2年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黄板和吸虫器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12%和77.69%,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67.18%和56.24%;第2年黄板法和目测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达到77.20%和75.93%,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55.17%和71.15%。【结论】本研究认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可以作为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量化指标之一,同时参考物种数指标,以综合评价稻田生态系统抗性程度。
陈洪凡陈洪凡兰波梁玉勇杨迎青
关键词:稻田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稳定性
水稻害虫治理的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设计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综合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使之相互受益。其基本原理: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为了实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在有人工辅助的能量、物质参...
祝增荣程家安王光华吕仲贤陈桂华俞明全姚晓明沈卫新何美仙黄雪萍刘占宇林贤文乔飞周文武刘苏周瀛王雪芹郑作林张艳茹左兆雪巩中军付丙鲜原鑫张春红黄元杰梁庆梅丁予焜李国刚贾芳瞾张建明M M EscaladaG M GurrK L Heong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