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273)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董明哲冯书珍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施肥
  • 3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木质素
  • 2篇旱地
  • 2篇红壤
  • 2篇长期施肥
  • 1篇典型农田
  • 1篇亚热带
  • 1篇烟区
  • 1篇烟叶
  • 1篇烟叶化学成分
  • 1篇施肥措施
  • 1篇施肥模式
  • 1篇水旱
  • 1篇水旱轮作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省烟草公...

作者

  • 3篇苏以荣
  • 3篇陈香碧
  • 3篇冯书珍
  • 3篇董明哲
  • 2篇邱虎森
  • 2篇何寻阳
  • 1篇尹春梅
  • 1篇曾希柏
  • 1篇李巧云
  • 1篇黄道友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措施对红壤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碱性氧化铜-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将木质素氧化分解为V类(即香草基酚类,包括香草醛、香草酮和香草酸)、S类(即紫丁香基酚类,包括丁香醛、丁香酮和丁香酸)和C类(即肉桂基酚类,包括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单体,以VSC的总和表征土壤中木质素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积累特性。基于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盘塘中低产田改良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水旱轮作地),两种典型长期施肥方式[单施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对土壤中木质素各单体含量及组成的影响,同时测定p H、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指标探索影响红壤农田土壤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试验前本底相比,NPK和S+NP两种长期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红壤农田中木质素VSC三类单体总量,其积累速率表现为水旱轮作地显著高于旱地,在旱地中分别为(8.15±1.39)μg·g-1·a-1和(119.85±3.10)μg·g-1·a-1、水旱轮作地分别为(17.67±0.87)μg·g-1·a-1和(126.48±0.03)μg·g-1·a-1;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红壤中木质素组分中C类单体的比例,其中水旱轮作地中C类单体含量及其占总木质素总量的比例均低于旱地。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施肥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并对土壤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产生影响,其中V类与C类单体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处理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氮素(全氮和速效氮,P<0.05)、速效钾(P<0.01)可能是红壤农田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农田培肥管理对贫瘠红壤有机碳截获与转化影响时,应考虑土壤氮素及速效钾对木质素积累的作用。
冯书珍陈香碧何寻阳董明哲邱虎森黄道友黄道友曾希柏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地利用方式红壤木质素
长期施肥下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土壤木质素的积累特性被引量:4
2015年
以广西环江(石灰土)、湖南桃源(红壤)两个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碱性氧化铜-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两种长期施肥制度[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下土壤中木质素V、S、C等3类单体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并阐明影响旱地土壤中木质素积累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NPK)对石灰土木质素总量(SumVSC)无显著影响,而红壤木质素总量显著增加(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均显著增加了两种土壤木质素总含量(P<0.01),增加比例分别为(328±4)%、(456±9)%.长期施肥处理增加了红壤木质素单体C的比例,石灰土则表现为单体V的比例增加,表明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转化具有单体特异性;长期施肥后木质素单体的酸醛比(Ac/Al)V和(Ac/Al)S均有所降低,其中石灰土高于红壤,说明石灰土的木质素分解矿化程度较红壤高.有机质、全氮与木质素单体含量无显著相关,而对木质素单体V、S、C组成有显著影响;木质素V、S和C类单体含量及组成均与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显著相关(P<0.05),由此认为土壤速效养分是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关键影响因子.
冯书珍陈香碧何寻阳董明哲邱虎森苏以荣
关键词:长期施肥木质素土壤酶活性
喀斯特有机烟区不同施肥模式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酒糟配施微生物肥逐步取代烟草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对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设置10个有关酒糟有机肥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并配施微生物肥的处理,于烤烟成熟期采集烟叶样品和土壤样品,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土壤基本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当酒糟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时,配施微生物肥在一定程度上均能降低烟叶烟碱(尤其是下部叶,降幅0.00%~0.60%)、总糖(降幅0.67%~5.91%)、还原糖(降幅0.24%~5.46%)、氯含量,小幅度增加烟叶氮素含量(P>0.05),而对钾素影响不大(P>0.05)。与对照相比,大部分优化施肥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叶化学成分,且当酒糟部分取代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时,需配施少量沃土沃或时科竹炭微生物肥,而当其全部取代专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时可不配施微生物肥(P<0.05)。所有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均以变形菌(平均占总细菌群落的19.0%)、放线菌(16.5%)、酸杆菌(14.1%)和绿弯菌(13.7%)占优势,且优化施肥后土壤细菌优势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保持稳定,以维持原有土壤生态功能。【结论】基于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土壤基本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采用喀斯特山区低廉且易获得的酒糟配合少量微生物肥替代价格高昂的烟草专用有机肥以及日渐匮乏的农家肥是可行的。
毛君杰肖谋良陈香碧梁承明董明哲苏以荣李巧云申燕
关键词:烤烟施肥酒糟土壤微生物
红壤丘陵区典型农田土壤秸秆还田后纤维素降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典型旱地和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NPK)为对照,研究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后农田土壤中纤维素的积累效应及其周年降解特征,并从纤维素降解的关键酶活性、土壤基本性质和气候环境阐明影响农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长期(13年)NPKS处理后土壤中纤维素积累并不显著;周年变化来看,添加NPKS后旱地和水旱轮作地土壤中纤维素含量分别在施肥后6和3个月内迅速降至施肥前水平,表现为水旱轮作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速率显著高于旱地;水旱轮作地中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及β-葡萄糖苷酶(βG)活性的增量在添加NPKS后均显著高于旱地,说明水旱轮作地中纤维素酶活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更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长期施肥后纤维素占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下降,说明纤维素并不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积累重要的直接组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碱解氮是影响纤维素降解的主要因子。未来可通过调整施肥、土地利用方式来调控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转化过程。
董明哲陈香碧冯书珍尹春梅苏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旱地
Effects of Land Cover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in a Karst Landscape with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被引量:15
2014年
Land cover type is critical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s in territorial ecosystems. However, impacts of land cover on SOC stocks in a karst landscap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due to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In this study, considering soil distribution, SOC content and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positive successional stages (cropland, plantation, grassland, scrubland, secondary forest, and primary fores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and cover type on SOC stocks in a subtropical karst area. The proportion of continuous soil on the ground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ranged between 0.0% and 79.8%. As land cover types changed across the positive successional stages, SOC content in both the 0-20 cm and 20-50 cm soil lay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OC density (SOCD) within O-lOO cm soil depth ranged from 1.45 to 8.72 kg m^-2, and increased from secondary forest to primary forest, plantation, grassland, scrubland, and cropland, due to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8OC stocks,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for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oil distribution in karst areas. General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SOC accumulation in karst areas, but this is a slow process. In the short term,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to grasslan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way for SOC sequestration.
CHEN Xiang-biZHENG HuaZHANG WeiHE Xun-yangLI LeiWU Jin-shuiHUANG Dao-youSU Yi-ro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