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5)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士群宋伟周庆宫玉胜刘珊垚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营养化
  • 2篇水体
  • 2篇富营养化
  • 2篇富营养化水体
  • 1篇堆肥
  • 1篇植物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载体
  • 1篇嗜热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净化
  • 1篇细菌群落
  • 1篇细菌群落结构
  • 1篇纤维素分解
  • 1篇纤维素分解菌
  • 1篇酶活
  • 1篇发酵
  • 1篇发酵研究
  • 1篇分解菌
  • 1篇浮床

机构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周庆
  • 2篇宋伟
  • 2篇韩士群
  • 1篇李玉成
  • 1篇刘珊垚
  • 1篇宫玉胜
  • 1篇严少华
  • 1篇罗佳
  • 1篇黄建萍
  • 1篇王彦玲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发酵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从高温阶段堆肥样品、腐熟肥料、牛粪和土壤等含有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145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它们进行了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经过初筛、复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8株菌株,包括细菌3株、霉菌3株、放线菌2株。将各菌株按不同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构建了6组由3株细菌、3株霉菌、2株放线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系,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滤纸条失重试验对复合菌系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表明,组合2分解纤维素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个组合,且复合菌系中不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纤维素酶之间有协同作用,考虑到固体发酵和堆肥的发酵条件接近,组合2更适合作为堆肥菌剂。
宫玉胜李玉成吴旺宝刘珊垚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堆肥嗜热发酵酶活
植物与螺组合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探明美人蕉、凤眼莲和花叶芦竹3种浮床植物单独种植及其与铜锈环棱螺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在玻璃温室中进行静态耗竭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试验36 d时,各处理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H4+-N)、氨态氮(NO3--N)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凤眼莲与铜锈环棱螺的组合对TN、NH4+-N、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将系统中TN平均浓度从8.34 mg/L降低至2.34 mg/L,去除率达71.94%,将NH4+-N平均浓度从4.56 mg/L降低至0.67 mg/L,去除率达85.31%,将NO3--N平均浓度从3.52mg/L降低至1.42 mg/L,去除率达59.66%;美人蕉与螺的组合和凤眼莲与螺的组合对TP的净化效果相似,均将系统中TP平均浓度从0.34 mg/L降低至0.05 mg/L,去除率达85.29%,且优于单独种植浮床植物的净化效果。说明凤眼莲和美人蕉均是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优选植物,水生动物铜锈环棱螺对浮床植物的净化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组合浮床系统中水体总氮浓度的减少量与植物、螺生物量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组合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好于植物单独处理。
王彦玲韩士群宋伟周庆黄建萍
关键词:水质净化浮床植物
生物膜载体对富营养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主要成分为秸秆处理物(ZT2)、颗粒状活性炭(ZT3)和纤维碳膜(ZT4)作为生物膜载体材料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物脱氮。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对富营养化水体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40%以上。ZT2、ZT3和ZT4生物膜表面细菌比对照提高了2个数量级,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提高10倍左右。PCR-DGGE检测结果显示,添加生物膜载体材料能够增加水体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ZT2、ZT3和ZT4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由2.838分别提高到3.483、3.498和3.458,丰度由19提高到了36、41和35。
罗佳韩士群宋伟周庆严少华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膜载体细菌群落结构PCR-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