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19)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1H指数:7
- 相关作者:吴胜军蔡述明杜耘李涛薛怀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汉江中下游新型工业化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 2006年
- 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是关系汉江流域乃至整个湖北省经济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在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中期阶段,离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要求相差甚远.认清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态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工业发展目标,选择行之有效措施,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迅速提高汉江中下游综合实力,使汉江中下游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必然选择,也是总体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重大战略意义.
- 曾群蔡述明吴胜军杜耘
-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 基于RS/GIS的江汉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结合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与相关资料,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大,1995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别为260.025和260.526,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2)从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来看,该区未利用地(变化率为4.391)正在被加速开发,草地(2.836)与水域(1.664)受干扰严重,这对汉江流域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深刻的影响;(3)由于总面积较大,变化面积最大的耕地及林地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分别为0.424和0.344,说明维系该区人-地系统的基本因素保持相对稳定。本研究还表明,利用RS/GIS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曾群喻光明杨珊胡利梅
- 关键词:土地利用RS/GIS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6
- 2005年
-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同时汉江流域也存在着洪涝灾害威胁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加重环境的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将改变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出现新的矛盾。要解决好流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握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流域管理体制,全面保证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蔡述明殷鸿福杜耘吴胜军李涛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体制汉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汉江中下游
- 近2600年神农架大九湖泥炭的气候变化记录被引量:61
- 2003年
- 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泥炭柱状样提供了分辨率为25a的约2600a来的气候变化记录。对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参数测量、X射线荧光分析(XRF)、孢粉鉴定和统计建模,结果表明,大九湖气温的变化曲线与竺可桢中国东部的物候温度曲线以及格陵兰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大体一致,与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湖泊沉积物温度代用指标的变化曲线也十分相似。特别是550—1300AD间的相对温暖期,与竺可桢首次提出来的中国东部隋唐温暖期(约600—1000AD)和欧洲的中世纪暖期(930—1240AD)在时间跨度上大致对应。可划分为4个阶段:(1)600BC—550AD,气候相对冷湿;(2)550—1300AD,气候相对凉干;(3)1300—1900AD,气候又转变为冷湿,其中最冷期1400—1900AD可与欧洲的小冰期对应;(4)1900AD至今,气候又开始转向相对凉干。同时发现低频磁化率χlf与铁元素含量之比(χlf/Fe)的变化曲线与利用孢粉分析数据恢复的大九湖气候变化曲线对应得很好,特别是二者都清晰地显示了500—1300AD为一相对暖期。这预示着χlf/Fe可能是泥炭剖面的一个更好的气候记录代用指标。
- 何报寅张穗蔡述明
- 关键词:泥炭环境磁学X射线荧光分析孢粉神农架大九湖
- 近代洞庭湖沉积与孕灾环境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通过对洞庭湖区不同沉积部位的22个钻孔取样和210Pb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分析,洞庭湖有较高的沉积速率,最高可达2.33cm/a,不同的沉积部位沉积速率也有较大的差异.由于19世纪以来四口分流形成,大量长江的泥沙进入洞庭湖,近50年的水文资料表明,洞庭湖83%的泥沙淤积来源于长江.由于人类围垦、上游森林砍伐和洲滩堤坝的逐年加高,洞庭湖水面减少了2/3,洞庭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能力已迅速减弱.洞庭湖的演变变化过程直接影响到长江中游的生态安全.
- 杜耘薛怀平吴胜军魏显虎
- 关键词:洞庭湖洪涝灾害孕灾环境
-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建立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得出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目前为中度稳定状态。政策法令是影响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依次为湿地水质、旱涝灾害系数、湿地景观格局和洪湖湿地调蓄能力等,而气候调节能力、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则较小。
- 王茜吴胜军肖飞薛怀平任宪友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层次分析法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
- 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变化及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汉江中下游潜伏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该地区的水质、水量和湖泊水体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的改变可以引起自然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的改变又可以引起人为活动的加剧。
- 曾群
-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变化
- 汉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8
- 2005年
- 分析了我国重要粮仓之一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讨论了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粮食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与农业环境;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兴农;调整粮食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 李涛蔡述明吴胜军杜耘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涨渡湖通江前后调蓄能力模拟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在RS/GIS的支持下,采用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构建涨渡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将DEM模型与涨渡湖区2003年的LANDSAT 7 TM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不同湿地类型的平均高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水位、淹没面积、容积的关系模型。结合试验区的农情状况和水利设施的排涝能力,对比分析出通江前后涨渡湖地区调蓄能力的变化:通江前湖区最大调蓄面积为38.75 km2,最大调蓄容量为1.644亿m3;通江后其最大可淹没面积为273 km2, 最大可调蓄容量为9亿m3。
- 李涛吴胜军蔡述明薛怀平YASUNORI Nakayama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调蓄能力
-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退化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概述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基本情况,对湖区湿地生态退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存在泥沙淤积严重、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加剧、湿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并对退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认为人为因素是南洞庭湖湿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 任宪友杜耘王学雷
- 关键词:湿地生态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