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ZW010)
-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力之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从对《文选》作品的接受入手难断其编者是谁被引量:1
- 2012年
- 《文选》所录者多为已有定评之精品,而对这些前代精品的接受并非限于"昭明太子及其身边"的刘孝绰、谢举、张率、王锡、张缅、王规、到洽、张瓒、王筠,故局限于这一范围的考察,对确定《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所"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况且,选不选某作品与写作时是否接受其影响,两者并非完全一回事。迄今为止,否定"萧统个人独力编纂《文选》"的种种理由,均难以成立。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编者萧统刘孝绰诗品
- “故意抛出《文选》非昭明所撰之论”说辨证——读林大志先生《<文选>编者问题的重新思考》
- 2014年
- 屈守元转述清水凯夫对其说的"大陆人只知道有昭明太子,竟不知昭明左吉有一大批人,因此他故意抛出《文选》非昭明所撰之论",不可当真,更不能未究其底里,便以此作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文选》的编者问题。清水先生真实看法为:"《文选》的实质性撰录者不是昭明太子,而是刘孝绰。"清水先生在现代"选学"史上自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然其此说断不能成立。就当下言,《文选》"本就是萧统及其文士共同编纂这一基本判断"说,绕过了不同观点的相关研究。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编者昭明太子
- 何思澄任秣陵令及致太子手令于何胤之时间辨——《文选》编者与编纂时间诸问题杂考之一
- 2014年
- 何思澄任秣陵令,时为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九月间,其后继者为徐摛;以"久"之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梁书》何思澄本传的"久之"加上其前"入华林撰《遍略》"至"迁治书侍御史"的时间,当为三年或略长;尽管《南史·何胤传》"太守何远以状启昭明太子"之说尚有待进一步的研讨,然昭明太子"遣舍人何思澄致手令以褒美之"一事发生在普通三年十月间,则当没有问题。
- 力之
- 萧统责《闲情赋》而《文选》录《神女》诸赋之因探——兼论两者之异非因各自成于不同的时间被引量:2
- 2015年
- 昭明太子于陶渊明作品强调其致"讽谏"之效,而《文选》录文的"底线"是无"有伤风教"。学者或未明这一点而认为两者之异是"自相矛盾",失之远矣。萧统编纂《文选》时之目的为"娱玩文华",而后来撰《陶渊明集序》时因忧失"太子之位"才"突然强调起风教"说,未达一间。即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太子采用不同之价值取向所致,而非因作于"不同时间"。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相关文献言,《陶渊明集序》之作时,似仍当以大通丁未年为近是。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闲情赋》《陶渊明集序》
- 《文选》录扬雄六文而其五当来自《汉书》考——兼论《扬雄传·赞》以上本“雄之《自序》”非“未加裁割”
- 2013年
- 考察《文选》所录作品的来源,不仅对我们研究其成书情况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了解中古时期编撰别集与总集的情形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曾为《<文选>所录部分诗文直接来源于史书说》~①一文以究之,然限于篇幅,犹有未尽。故今复为此小文。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自序》中古时期屈原作品
- 《文选》分文体为三十八类说辨正——《〈文选〉分体三种说论衡》之二被引量:3
- 2013年
- 《文选》分体既非三十七类,更不可能是三十八类,而只能是三十九类。对证明《文选》分类起关键作用者有二:《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形与《文选序》所说的"各以时代相次";相关版本上之标示。陈景云诸名家因未能就整体来考察部分,故虽知"移"而未能识"难"。《文苑英华》及《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如何,这对研究《文选》原分多少体无实质性意义;据天津艺术博物馆与日本永青文库分别所藏的敦煌本《文选注》之"解",无法证明"难"非《文选》之一体。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文苑英华》
- 论《文选》与《文心雕龙》工作量之可比性诸问题被引量:3
- 2016年
- 《文选》与《文心雕龙》因性质不同,故难以比较两者工作量之大小如何。然《文选》与《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部分却有着切实的可比性。编纂《文选》的工作量要远小于撰写《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部分的。完成同一工作量虽会"因人而异",然在两者有可比性的部分,不管从哪一角度看,其均无太多之"异"。即昭明太子编纂《文选》所花时间仍相应地要比彦和撰写《文心雕龙》的少。撰写《文心雕龙》要比人们想象的费时,而完成《文选》的工作量与难度则被某种程度地放大了。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文心雕龙》昭明太子
- 《文选》成书时间考说——《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二被引量:2
- 2011年
- 影响《文选》成书时间研究的因素有七:一是"所录皆前人作";二是《文选序》反映出萧统在《文选》完成后的心情轻松畅快;三是丁贵嫔之死与其后发生之"蜡鹅事件"对萧统产生巨大之负面影响;四是编《文选》的工作量至多为撰《文心雕龙》的一半;五是《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就;六是不存生者原则的确定在其编纂之初;七是陆倕去世于丁贵嫔之前,而其作品之入选则在编纂原则确定之后。其中,一、二、四、五等四项已不是问题。至于《文选》的编纂成书时间,其上限当为普通五年二月,下限则为普通七年十月。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成书时间考说
- 关于《文选》分体之三十九类说与其研究方法问题——《〈文选〉分体三种说论衡》之三被引量:3
- 2014年
- 《文选》分体原既有"移",亦有"难",即其所分本为"三十九类"。今存《文选》,无论是李善注与"六臣注"之种种宋刻本无"移"、"难",还是"五臣注"之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缺"符命"、"史述赞",均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从"史"之角度说,日本学者斯波六郎之贡献不应被遗忘,尽管其《九条本文选解说》未提及《文选》的分体如何。从方法论的层面上说,研究《文选》分体,需结合"显内证"与"潜内证",而后者只有在《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这一前提下才具有必然意义;所依证据,当先"验"其有无问题;不要将两回事当一回事,并需注意从出发处辨"路向"。
- 力之
- 关键词:研究方法
- 《文选序》与《文选》之异乃属正常现象辨——《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商兑之三被引量:2
- 2011年
- 《文选序》与《文选》间存在之种种"扞格",均属正常现象。据这些"扞格"以断"《文选》是刘孝绰丁忧前匆促编成,所以编次去取多有疏失;《文选序》是由较不熟悉实际编务的领衔人昭明太子萧统写出,所以对于体例及内容的介绍不尽详核"与"由于编纂者与撰序人不同,导致《文选序》与《文选》"多"有落差",从研究方法上说,乃因未能跳出研究对象来考察问题所致,是无法成立的。这种种"扞格",无论是对证明刘孝绰是否参与《文选》的编撰工作及《文选》是否成书仓促,还是对《文选序》与《文选》是否出于异手,均无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可言。
- 力之
- 关键词:《文选序》《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