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MC36)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项艳汪玲杨茹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725杨组培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以美洲黑杨725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l.‘725’)叶片为材料,对其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分化和生根苗对潮霉素B的浓度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最佳消毒体系为75%的酒精消毒时间8 s,0.1%的升汞消毒3 min,最佳诱导愈伤的培养基是MS+6-BA 0.2 mg·L-1+2,4-D 1.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 0.3 mg·L-1+KT 0.3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NAA 0.0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1+IBA 0.7 mg·L-1+蔗糖20 g·L-1+琼脂6 g·L-1;对725杨叶片分化和不定芽生根进行了潮霉素B的敏感性试验,确定叶片分化的临界浓度为2.5 mg·L-1,生根的临界浓度为1.5 mg·L-1。
- 汪玲项艳
- 基于ISSR标记的17个杨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安徽省主栽杨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手段,结合NTSYS-pc2.10e分析软件,对17个杨树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系数计算,并按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条引物共获得扩增谱带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4条,多态性百分比为80.6%,各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7 3~0.962 0,遗传距离为0.038 7~0.974 7。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杨树品种分为4类,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杨树品种的分子检索表。由此可知ISSR分子标记技术能揭示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的分类、鉴别和选育提供依据。
- 汪玲汪玲杨茹杨茹
- 关键词:杨树ISSR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