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54) 作品数:7 被引量:20 H指数:3 相关作者: 朱鹏 陈孝平 陈义发 张宜江 张万广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鼠CD4^+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纯化、鉴定及皮肤移植的检测 2007年 目的建立CD4^+记忆T细胞(memory T lymphocytes,Tm)的免疫磁珠分离方法,并检测其体外部分功能。方法借助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制备受鼠脾细胞悬液,运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CD4^+Tm,用台盼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细胞的活性和纯度,并在体外用ELISPOT技术检测其不同抗原刺激时IFN-γ活性分泌频数。结果小鼠皮肤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3.6±0.9)d;分离所得CD4^+Tm的活细胞百分率为(98.4±0.7)%;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其中CD4^+CD8^-细胞比例占(96.06±2.49)%,CD44^+CD62L^-细胞比例占(94.13±2.36)%,CD4^+CCR7^-细胞比例占(96.39±1.93)%;在无刺激物作用或者大鼠脾细胞、供体脾细胞、刀豆素A等刺激物作用时,IFN-γ活性分泌频数分别为3±1、6±3、339±14、108±9个/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及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可制备高纯度无菌的CD4^+Tm,其细胞活力不受影响,作用具有良好的供体特异性。这为深入研究Tm在移植物免疫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技术资料。 朱鹏 陈义发 李丹 陈孝平关键词:记忆T细胞 免疫磁性分离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小鼠 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技术方法及其改进,为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对100例小鼠进行腹部心脏移植术,同时测量相关移植部位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供心主动脉直径为(1.0±0.1)mm,供心肺动脉直径为(1.3±0.2)mm;受体下腔静脉直径为(1.9±0.2)mm,腹主动脉直径为(0.9±0.1)mm,腹腔大血管平均可利用长度为(6.0±1.0)mm。建模成功率为92%。供、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8.0±1.0)min和(40.2±3.0)min;其中动脉吻合为(9.3±1.2)min,静脉吻合为(7.8±1.7)min。结论所建立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朱鹏 陈义发 张宜江 陈孝平关键词:动物 腹部 Th1/Th2类细胞因子转换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转换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A组)、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抑制处理组(B组)和同系移植组(C组),每组20对。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心病理改变、受鼠脾和供心内IFN-γ,IL-2,IL-4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及B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77)d和(14.80±1.01)d,C组移植物存活均超过28d;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移植物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受鼠脾脏及供心内IFN-γ和IL-10 mRNA表达比其余两组明显增强;3组移植心组织IL-2及IL-4 mRNA均无表达;A组脾脏IL-2 mRNA表达最强;B组脾脏IL-4 mRNA表达明显强于其余两组。结论Th1/Th2转换在延长移植物存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0也参与移植物排斥反应过程。 朱鹏 陈义发 张宜江 张万广 陈孝平关键词:TH1/TH2 细胞因子类 移植物 记忆性T淋巴细胞及其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07年 循环及淋巴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被激活,发生增殖。在完成初次免疫应答后,激活的细胞大部分被清除,但也产生了一群特殊的T淋巴细胞,即记忆性T淋巴细胞(Tm细胞)。如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此类细胞可介导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即所谓的免疫记忆应答。目前临床上,器官移植技术随着外科手术、免疫抑制药物、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及移植免疫学基础的迅速发展, 朱鹏关键词:T淋巴细胞 器官移植技术 免疫应答 免疫抑制药物 抗原刺激 免疫学基础 中国活体肝移植现状 被引量:5 2006年 朱鹏 陈孝平关键词:活体肝移植 肝移植现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 终末期肝病 肝脏功能 抢救生命 ELISPOT技术检测供体特异性IFN-γ分泌频数在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方法及ELISPOT技术在供体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移植排斥组、实验处理组和同系移植组,每组20对。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和供心病理改变,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受鼠脾细胞悬液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结果移植排斥组及实验处理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0.77)d、(14.80±1.01)d,同系移植组移植物存活均超过28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排斥组与实验组及同系移植组相比较,移植物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移植术后第7天,3组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分别为(416±19)、(44±8)、(7±2)个/2×10^5,其与相应移植物存活时间存在明显负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存在明显正相关。而非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均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术后早期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此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可用于术前供体配型。 朱鹏 陈义发 陈孝平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Γ干扰素 移植物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在供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每组25对。(1)移植排斥组:供者为C57BL/6小鼠,受者为BALB/C小鼠,移植后无特殊处理;(2)实验处理组:供者为(257BL/6小鼠,受者为BALB/C小鼠,受者在移植术前1天经尾静脉输注特异性供者脾细胞,术前1d及术后1周按每克体重应用环孢素A5μg;(3)同系移植组:供、受者均为BALB/C小鼠,移植术后无特殊处理。术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及病理改变;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受者脾细胞悬液中供者γ干扰素(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结果移植排斥组和实验处理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77)d和(14.80±1.01)d,同系移植组存活时间均超过28d,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排斥组与实验处理组和同系移植组相比较,移植心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排斥组、实验处理组和同系移植组受者脾细胞悬液中供者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分别为(288±16)个/2×10^5、(32±10)个/2×10^5和(6±2)个/2×10^5;第7天为(416±19)个/2×10^5、(44±8)个/2×10^5和(7±2)个/2×10^5;其与相应的移植心存活时间存在明显负相关,而与术后第7天病理分级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应用ELLS-POT技术检测受者术后早期供者特异性IFN-7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此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可用于术前供者配型。 朱鹏 陈义发 陈孝平关键词:免疫酶技术 心脏移植 Γ干扰素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