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6008)
- 作品数:3 被引量:68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作升王厚杰毕乃双李海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Ⅰ——黄河口切变锋被引量:46
- 2006年
-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黄河口切变锋的时空运动过程及其对河口泥沙传输的作用。黄河口切变锋在涨、落潮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历时2小时左右。切变锋在浅水区域产生,向深水区移动,经历2小时左右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区域与10 m深线以外区域的潮汐相位差所导致。切变锋对河口泥沙的向海传输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导致河口泥沙集中在切变锋的向岸一侧随落潮流向北侧传输,在涨潮时河口向海排沙量降低,少量泥沙随涨潮流沿岸向南传输。长期的地貌演化表明切变锋对河口的淤积和侵蚀分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河口泥沙在其向岸一侧沉积,是长时间尺度的河口地貌演化对短时间尺度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响应。
- 王厚杰杨作升毕乃双
- 关键词:黄河口泥沙输运数学模型
-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Ⅱ——河口双导堤工程应用被引量:9
- 2006年
-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是继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完成后提出的黄河口治理的重大工程设想。本文利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学模型(HEM-3D)对黄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河口高、中流量条件及低流量与东北风组合条件下的河口泥沙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不同方案下的计算结果发现,当河口流量控制在1 500m3/s以上时,泥沙可以经由河口双导堤顺畅入海,在潮流作用下向导堤两侧输送,这对疏通河口拦门沙并进一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低流量与东北大风的组合条件下,河口泥沙难以通过双导堤顺畅入海,大部分的泥沙可能会在导堤内部淤积。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如何通过水库调度保证充足的入海径流量是工程实施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 王厚杰杨作升李海东
- 关键词:黄河口泥沙通量拦门沙
-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入海主流的快速摆动被引量:22
- 2005年
- 河口入海主流是河流泥沙入海的关键传输通道.2005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口进行了3次沉积动力过程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河口入海主流在20余天内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快速摆动,在相应时段的卫星遥感图像上也得到良好的印证.河口入海主流的快速摆动是径流与河口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调水调沙期间大量泥沙快速入海,在拦门沙区域沉积形成拦门沙群,这是导致河口入海主流快速摆动的主要原因.
- 王厚杰杨作升毕乃双李海东
-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