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406)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柳士军常耀信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纽约城市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朗费罗
  • 1篇学问
  • 1篇英美文学
  • 1篇人心
  • 1篇莎士比亚
  • 1篇生态视域
  • 1篇诗学
  • 1篇世界文学
  • 1篇视域
  • 1篇宗白华
  • 1篇文本
  • 1篇文本间性
  • 1篇文学批评
  • 1篇伦理
  • 1篇伦理性
  • 1篇美文
  • 1篇美学
  • 1篇美学建构
  • 1篇话语

机构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纽约城市大学

作者

  • 5篇柳士军
  • 1篇常耀信

传媒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世界文学的伦理性
2014年
世界文学研究与教学随着全球化的降临越来越普遍了。译介的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世界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与伦理学关联性研究。世界文学的伦理思想准备的规范就是在"世界"本身这个概念危机上,世界文学伦理的内涵在不同的异议中寻找共同的利益。世界文学没有必要远离伦理之土壤。文章认为转向伦理学的文学批评与哲学批评是不会过时的,并且会长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
柳士军Peter Hitchcock
关键词:世界文学伦理文学批评
学问、独创与理论框架——英美文学专家常耀信教授访谈
2015年
常耀信教授是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大家,其著作与教材在国内英语界有广泛的影响。本次访谈主要涉及如何做学问、学问的独创性、文本与理论价值等几个方面。同时,常教授以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我最后的公爵夫人》为例,说明形式主义、心理分析和结构主义等文学理论如何为文学研究服务,为青年学者的学术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
常耀信柳士军
关键词:学问
“莎士比亚是最大的人心认识者”——宗白华与莎士比亚被引量:1
2014年
美学家宗白华对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做了开拓性的贡献没有得到中国莎学研究的重视。宗白华眼中的莎士比亚是"最大的人心认识者",他积极以《学灯》为媒介介绍莎士比亚。同时,宗白华在平行研究、比较诗学视域中阐释莎士比亚的美学与文学思想。对莎士比亚的推崇与宗白华的美学观、文学观有密切关联,体现了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宗白华美学建构的诉求。研究宗白华的莎学思想,对总结、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莎学发展历程意义非凡。
柳士军
关键词:莎士比亚宗白华美学建构诗学
文本间性:朗费罗与海明威的文本关联
2014年
海明威与朗费罗虽然相隔一个多世纪,但是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从文本间性的视角研究,朗费罗1850年发表的《浮木燃起的柴火》为海明威1925年发表的《了却一段情》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刻画、故事结构以及主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海明威继承了朗费罗的传统文学经典中的文学观和伦理道德观,并恰当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文学创作关系,同时在文本中也展现了海明威的文学审美的独特创造。
柳士军
关键词:朗费罗文本间性
试论朗费罗诗歌的荒野书写——以《海华沙之歌》为个案被引量:2
2014年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大多以荒野为背景,吸引读者关注荒野,在阅读荒野中沉思。朗费罗的长诗《海华沙之歌》中的荒野书写是其生态诗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蹈袭《圣经》中的隐喻手法,秉承了新英格兰清教徒的荒野叙事,体现了"生态自然"、"回归自然"的信念。《海华沙之歌》的荒野书写既是朗费罗进行原始艺术创作的一次探索,也是朗费罗生态诗歌话语的诉求,扩大了朗费罗生态诗学的内涵。
柳士军
关键词:朗费罗生态视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