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10-64)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钢王青松林婷婷刘成业余新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蛋白
  • 4篇蛋白酶
  • 4篇蛋白酶激活
  • 4篇受体
  • 4篇酶激活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基底
  • 4篇基底动脉
  • 3篇血管痉挛
  • 3篇受体1
  • 3篇颅内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2篇动脉瘤
  • 2篇凝血
  • 2篇凝血酶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文昌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钢
  • 6篇林婷婷
  • 6篇王青松
  • 2篇李安民
  • 2篇余新光
  • 2篇刘成业
  • 1篇李智勇
  • 1篇夏鹰
  • 1篇庄之剑
  • 1篇陈焕雄
  • 1篇陈利锋
  • 1篇颜山
  • 1篇王鹏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l月至2012年12月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弹簧圈微导管穿越支架网孔技术栓塞10例,支架平行释放技术栓塞6例。结果 16例患者支架均成功放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完全填塞8例,大部分填塞6例,部分填塞2例。16例病人术后随访3-15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显影,动脉瘤颈部与弹簧圈之间没有造影剂充盈;未发生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靠,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李钢余新光李安民陈利锋刘成业郑杨睿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褪黑素对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SD健康大鼠,随机选取30只大鼠中的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的20只大鼠建立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膜炎组10只和褪黑素组9只。褪黑素组大鼠将0.1%的褪黑素10 mg/kg注射于腹腔,脑膜炎组、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大鼠进行症状评分及脑含水量检测,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褪黑素组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分别为(216.98±13.27)pg/ml、(98.67±8.23)μg/g、(53.27±4.12)μg/g均低于脑膜炎组(773.69±20.68)pg/ml、(163.59±12.58)μg/g、(83.69±6.59)μg/g(P<0.05)。褪黑素组脑组织中HMGB1、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0.20)、(0.98±0.18)均低于脑膜炎组(1.56±0.32)、(1.62±0.37)(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作用于炎性介质HMGB1、iNOS蛋白,进而抑制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降低脑部炎症反应,进而对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刘成业周奋潘德岳云望李钢
关键词:褪黑素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脑保护作用
外伤性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3例颅脑创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结果 33例患者良好18例,中残7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会加重患者的致死、致残风险,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管损伤和脑灌注的变化。
庄之剑王青松林婷婷李钢
关键词:颅脑创伤外伤性脑梗塞脑血管脑灌注
枕大池注入凝血酶后基底动脉的病理改变
2015年
本研究在SAH模型和非SAH模型大鼠枕大池注入TM,观察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凝血酶受体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7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为280~330 g,2只一笼喂养,自由进食、水.主要试剂及仪器:凝血酶(TM)、水合氯醛、石蜡、苏木素、伊红、中性树胶、TNF-α、PAR-1、双抗试剂盒、枸橼酸盐缓冲液、二步法试剂盒、二氨基联苯胺(DAB)试剂盒;脑立体定位仪、海尔冰箱、硬膜外麻醉导管、标本脱水机、石蜡包埋机、石蜡切片机、石蜡切片刀、烤片机、熔蜡炉、恒温箱、免疫组织化学专用湿盒、显微镜等.
李钢林婷婷王青松
关键词:凝血酶受体基底动脉枕大池病理改变蛋白酶激活受体硬膜外麻醉导管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以导丝碎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后DSA显示:栓塞段静脉窦均再通。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8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l例。随访10例,时间8—30个月,复发2例。结论CVST通过机械碎栓及药物溶栓后可达到再通,效果良好。
李钢夏鹰王青松林婷婷陈焕雄颜山李智勇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抗凝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对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对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6.49±8.51)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5±8.50)umol/L],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为[(7.92±4.17)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7±4.18)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0umol/L占比3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35%;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60~80umol/L占比88.89%,>80umol/L占比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1%、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20~39umol/L、40~59umol/L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12.5umol/L占比18.42%、12.6~20umol/L占比34.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8%、65.79%;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35umol/L占比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在21~35umol/L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其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水平越高,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越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成业周奋何安邦李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老年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脑血管痉挛
凝血酶致基底动脉病理损害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枕大池注入凝血酶(TM)后大鼠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与基底动脉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A(对照)组、B(单纯TM)组和C(全血+TM)组。A组大鼠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B组大鼠枕大池内注入TM 3U,C组大鼠枕大池注入自体血后再注入TM3U。术后3 d处死大鼠,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并检测PAR-1和TNF-α的表达。结果 1 B组较A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小,PAR-1和TNF-α的表达高(P=0.000);2 C组较B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小(P=0.002),TNF-α表达低(P=0.037),PAR-1表达差异不显著(P=0.42)。结论 TM可致血管缩窄、PAR-1和TNF-α的表达增高,并受SAH存在与否的影响。
李钢林婷婷王青松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凝血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AR1、TNF-α与脑血管痉挛(CV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实验动物分组:正常组、SAH 3 d组、SAH 5 d组、SAH 7 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计算机软件测量各组大鼠模型脑基底动脉内腔横截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基底动脉PAR-1、TNF-α表达水平.结果 SAH各时间组模型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正常组小,随着时间变化痉挛严重程度不同,同时SAH 3 d组、SAH 5 d组及SAH 7 d组基底动脉PAR1与TNF-α表达也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成功建立大鼠SAH模型,基底动脉存在CVS,表现为管壁显著增厚,管腔显著狭窄,该模型可用于对SAH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平台;(2)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模型痉挛的血管壁有PAR1及TNF-α表达上调,并与CVS呈正相关.
李钢王青松林婷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肿瘤坏死因子-Α
疑难病例析评:第314例 外伤后头痛-肢体抽搐-意识丧失
2014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因车祸致头痛4h于2013年6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患者因骑电动车与小轿车相撞致伤,左顶枕部受力,伤后头痛,无昏迷、肢体抽搐、幻视、大小便失禁等.急诊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当日复查头颅CT无明显变化,患者头痛无缓解.
李钢余新光李安民王鹏刘成业郑杨睿
关键词:外伤后头痛肢体抽搐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大小便失禁
水蛭素影响SAH模型大鼠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血管痉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周龄清洁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2只1、SAH组(12只)、SAH+水蛭素组(12只),后两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成SAH模型,SAH+水蛭素组同时注入水蛭索200U/mL血液。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于术后7d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动脉HE染色组织学形态,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基底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底动脉标本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结果基底动脉HE染色可见对照组血管管腔最大,管壁薄,内膜光滑无褶皱;SAH组基底动脉管腔窄,管壁厚,内皮褶皱;SAH+水蛭素组管壁及管径变化介于对照组与SAH组之间。并且SAH+水蛭素组管腔横截面积较SAH组明显大,SAH组、SAH+水蛭素组管腔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H组和SAH+水蛭素组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中均可见PAR-1阳性表达,其中SAH组表达较强,SAH+水蛭素组表达较弱,并且SAH+水蛭素组PARl吸光度值较SAH组明显低,SAH+水蛭素组、SAH组PAR-1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素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可降低PAR-1的表达,能缓解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表现,提示凝血酶在SAH模型大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钢王青松林婷婷
关键词:水蛭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