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136)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黎明石振武谭忆秋柳明亮刘双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研究了含气量变化对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及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减小,抗弯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含气量在3%~6%时抗弯拉强度较高;含气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很小,掺引气剂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略有降低;混凝土中适当引气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冻性显著提高,但当含气量超过5.9%时,提高效果不再明显,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建议寒区宜掺引气剂来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含气量控制在3%~6%为宜.
- 柳明亮王黎明石振武何松松
- 关键词:混凝土含气量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
- 沥青路面铺筑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被引量:7
- 2013年
- 为确定一定环境下沥青混合料铺筑过程温度衰减规律,对铺筑过程路面温度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非连续的随碾压次数而变的层厚、材料热物性和洒水散热条件,连续的随温度而变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条件,以及非均匀的底层初始温度场,建立了一维仿真模型.通过变换几何模型及循环调用初始温度场的方法,实现了非连续条件在连续场分析中的应用.由仿真模型验证,本文模型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铺筑过程温度场仿真.
- 王黎明谭忆秋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
-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理论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建立了包含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经济性、环境性以及施工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根据模糊理论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除使用性与热拌相当外,经济性、环境性、施工性都要优于热拌,尤其是环境性的优越性最明显,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热拌。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理论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 柳明亮石振武王黎明李兆林
- 关键词:温拌沥青混合料层次分析法
-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预估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预估适用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该文选择了4种基于不同机理的温拌添加剂,预估其合理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在拌和温度预估阶段,以裹附率为控制指标,在考虑设定拌和温度的本质和温拌目的情况下,基于设定的温拌温度确定添加剂的合理掺量;在压实温度预估阶段,以变温度击实试验为手段,基于等密实度-击实温度类比原则,建立普通热拌与温拌混合料之间空隙率指标的对应关系,进而明确温拌混合料的可压实温度范围。研究表明:沥青黏度受到拌和温度和添加剂掺量的双重影响,基于设定温拌降温幅度并以裹附率为控制指标确定的添加剂掺量是合理的;由于添加剂降黏机理的不同,导致其在施工不同阶段的含量与状态不同,从而对施工温度的影响略有差异。
- 王黎明范一冰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
- 基于冲击贯入法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合理压实温度的确定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变温冲击贯入试验,基于类比热态沥青混合料当量抗剪强度原理,通过贯入指标由已知混合料压实温度推及到温拌混合料的压实温度。研究了变温度冲击贯入试验的方法和过程,推导出了4种不同温拌混合料的合理压实温度范围。相对变温度成型,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沥青粘度变化对混合料工作性质的影响,在整个工作温度段内对温度敏感,并且操作简单、过程迅速。
- 王黎明谭忆秋石振武刘双
- 关键词:道路工程压实温度温拌沥青混合料
- 煤油基温拌降黏添加剂对沥青性能的两阶段影响
- 2017年
- 由于煤油在沥青中的不稳定存在,为了研究煤油基降黏添加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两阶段的分析过程:在拌碾阶段,评价添加剂对沥青黏度的影响,进而确定合理掺量;在服役阶段,由短期老化后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评价添加剂残留物对服役期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掺加煤油或煤油基添加剂不改变沥青的流体特性并有明显的降黏效果;存在沥青黏度随添加剂掺量而变化敏感性转折区,可以用来确定添加剂的合理掺量。与只使用煤油的对比试验表明:添加剂中的补偿成分可以改善煤油残留对沥青高温性能、温度敏感性及与矿料间的黏附性的不利影响,是煤油基温拌降黏添加剂的必要组成成分。
- 王黎明范一冰郭佳龙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
- 煤油基降黏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两阶段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由于煤油在混合料中的含量随施工过程持续变化,为研究煤油基降黏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两阶段的分析过程:在施工阶段,以沥青等黏温度确定添加剂用量,以裹附率试验校核拌和温度,同时由变温度成型试验确定压实温度,并根据马歇尔稳定度、流值指标确定残留添加剂的显著影响时间;在服役阶段,通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评价添加剂残留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依据沥青等黏温度原则由拌和温度确定煤油基降黏添加剂剂量是合理的;拌和后煤油残留对混合料的显著影响不超过7d;煤油基复配添加剂中以橡胶胶乳和增黏附剂为主的成分补偿了煤油残留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 王黎明范一冰郭佳龙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