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443)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干陆光远盛柏杨张秀芳公衍道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牙颌
  • 1篇正颌
  • 1篇正颌外科
  • 1篇正颌外科治疗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羧甲基壳聚糖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外胚叶
  • 1篇外胚叶发育不...
  • 1篇无牙
  • 1篇无牙颌
  • 1篇无牙颌患者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外胚叶...
  • 1篇纳米
  • 1篇壳聚糖
  • 1篇甲基

机构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篇胡敏
  • 1篇肖红喜
  • 1篇韦玉军
  • 1篇公衍道
  • 1篇张秀芳
  • 1篇谢旻
  • 1篇盛柏杨
  • 1篇陆光远
  • 1篇王干

传媒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先天性无牙颌患者的正颌外科治疗——附病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伴先天性无牙颌患者以正颌外科作为修复前外科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例28岁先天性无牙颌男性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及正畸外科的准备后,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上颌骨采用改良Lefort I型截骨前移术,下颌采用口外切口下颌骨升支截骨后退术,同期行颌间牵引钉植入术,术后第3天开始用橡皮圈进行牵引,维持颌关系,术后3个月结束牵引。结果:患者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患者面型极大改善,X线头影测量结果示:SNA:81,SNB:79,ANB:2,SND:84,各项参数值基本达到正常。结论:正颌外科解决无牙颌患者的颌位关系及面型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可为后期修复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心理状态。
肖红喜胡敏谢旻
关键词: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全无牙颌正颌外科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复合支架修复兔腓骨损伤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骨损伤的填充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壳聚糖降解缓慢且不可控制的特性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广泛应用。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对兔腓骨损伤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纳米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模拟骨的结构设计制备了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2只,壳聚糖支架组4只,复合支架组4只。制备兔腓骨10mm的损伤,分别以旷置缝合、植入壳聚糖支架、植入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处理各组。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术后12周,检测损伤部位的再生情况,以四环素荧光和Von Kossa染色检测实验动物骨损伤部位新生骨钙化情况。结果:1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扫描电镜观察到外层致密光滑的壳聚糖膜和多孔的中心区域,多孔区域有大量纳米胶原纤维网络结构填充。其孔径分布的峰值为60~100μm,孔隙率大于85%。②手术后12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染色,可发现阴性对照组两个断端间还没有连上,依旧以游离端存在。复合支架组移植物中形成多个大的钙化岛,其中心网状材料已经大部分降解,钙化岛分布在整个支架的内部区域;而壳聚糖支架组,材料基本没有降解,未见钙化区域。③Von Kossa银染色显示,复合支架组动物骨损伤的中心区域,出现染成黑色的钙化区,中间夹杂着中性红复染的骨组织细胞。壳聚糖支架组动物没有明显的钙化区,多为组织细胞充斥在材料的孔隙中,可见材料基本没有降解。结论: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
陆光远王干盛柏杨韦玉军公衍道张秀芳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羧甲基壳聚糖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