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09)

作品数:7 被引量:19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小全肖烨张于光徐德应褚金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壤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
  • 2篇林区
  • 2篇六盘山林区
  • 1篇有机质
  • 1篇真菌
  • 1篇容重
  • 1篇生物量
  • 1篇碳循环
  • 1篇碳贮量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影响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机构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张小全
  • 3篇张于光
  • 3篇肖烨
  • 2篇徐德应
  • 1篇曲良建
  • 1篇武曙红
  • 1篇褚金翔
  • 1篇易图永
  • 1篇刘学端
  • 1篇陈先刚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测定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典型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iensis)林)、人工林(13、18和25年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农田和草地中穿透雨、凋落物淋溶液、土壤溶液和渗漏水溶液及地下水和降雨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浓度.结果显示:5~10月,雨水中DOC浓度为0.80~1.60mg·L-1,地下水中在2.43~7.66mg·L-1.9~10月,穿透雨中DOC浓度为1.78~15.20 mg·L-1,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高,这些DOC与地表凋落物碳年形成量正相关显著.凋落物浸泡24h后淋溶产生的DOC浓度为12.30~64.79 mg·L-1,占凋落物碳贮量比例不足1%;浓度方面,天然次生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400%和153%,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94%和50%;比例方面,农田和草地比天然次生林分别高79%和98%、比人工林分别高180%和210%,这些DOC浓度与落叶、小枝、碎小物和腐解物碳贮量的正相关显著.9~10月,0~20 cm土层溶液中DOC浓度为7.88~88.88mg·L-1,占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例不足0.1%,它们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下降幅度比农田和草地中大;浓度方面,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高,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比例方面,天然次生林DOC比例比农田和草地中低,人工林比它们高,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这些DOC浓度与土壤湿度及凋落物层碳贮量正相关显著.5~10月,0~40cm土层渗漏水中DOC浓度为5.76~58.84mg·L-1,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高,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它们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下降幅度比农田和草地中大.这些差异可能由土地利用引起的植被和土壤性质改变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所致,说明陆地生态系统中DOC浓度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
吴建国徐德应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可溶性有机碳碳循环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有机碳降解基因的多样性被引量:14
2007年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9和62个具有较强杂交信号(SNR≥2)的功能基因,其基因多样性水平指数分别为3.59和4.04,杂交信号强度总值分别为480280和630560。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2个和37个有机碳降解基因,占总基因的82%和60%,这些基因分属于22个不同的基因类群,分别参与木质素、木聚糖、几丁质等有机碳的降解过程。有机碳降解基因在两个样地中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了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同时,林型不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张于光张小全刘学端肖烨Wu Liyou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林型基因多样性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植被活体生物量C贮量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野外调查测定,研究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和辽东栎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18和25年生华北落叶松)植被活体生物量的C贮量。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植被地上生物量C贮量为14.93~25.92t·hm^-2,根系为6.50~7.55t·hm^-2;人工林地上为11.97~45.39t·hm^-2,根系为6.48~7.64t·hm^-2;农田和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t·hm^-2,根系分别为0.49和1.61t·hm^-2。植被活体生物量C年均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地上为2.97~5.15t·hm~·a~,根系为1.67~2.86t·hm^-2·a^-1:人工林地上为5.07~6.49t·hm^-2·a^-1,根系为1.90~2.10t·hm^-2·a^-1;农田与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t·hm^-2·a^-1,根系分别为1.38和1.03t·hm^-2·a^-1。在生长季,草本地上部分C积累呈逐步增长趋势,最高峰在9-10月,10月后下降。细根生物量C的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在5、6、9月较高,草地在8月份较低,农田在7和9月较高,人工林在5、9和10月较高。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朱高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草地人工林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应用PCR-RFLP和测序分析对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18SrDNA基因进行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a龄云杉(Picea likiandensis var balfourianan)人工林和菜地两种类型土壤中,共得到238个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Rsa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56个不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获得137个阳性克隆和37个OTUs,而菜地样地获得101个阳性克隆和19个OTUs。在两类样地中具有不同的优势种群,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有1个明显优势种群,占总克隆数的20.4%;菜地样地有2个明显优势种群,分别占总克隆数的25.7%和21.8%。对14个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的相似性在86%一99%之间,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与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在92%~100%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的18SrDNA基因被分为3个主要的簇,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一和第三簇中,而菜地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二簇中。结果说明,两类土壤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真菌多样性,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
张于光张小全曲良建肖烨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真菌群落结构RDNAPCR-RFLP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7年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4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肖烨张于光张小全易图永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碳贮量变化测定与监测中的方法学问题被引量:34
2004年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 U L U CF)活动是引起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评价、监测 L UL UCF活动的碳源 /汇功能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在该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测定工作 ,但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 ,研究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 L U L UCF活动对碳贮量影响的测定和监测中的碳库选择、监测间隔期、样地数量以及土壤容重影响和校正等有关方法学问题进行了阐述 ,以期为我国该方面的研究和监测有所裨益。
张小全陈先刚武曙红
关键词:土壤容重
川西亚高山林区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动态及组分区分被引量:65
2006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川西亚高山林区云杉(Picea likiangensisvar.balfouriana)人工林、农地和冷杉(Abiesfaxoniana)原始林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土壤呼吸3个组分的值。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中根系呼吸占林地总呼吸的22%,冷杉原始林为29%;(2)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与10cm地温的变化相一致;(3)由于本地区土壤水分不是限制因子,因此温度成为影响土壤释放CO2的最关键因素,云杉人工林矿质土壤呼吸随温度变化的Q10值为2.44,农地为1.82,冷杉原始林为2.73;(4)云杉人工林年呼吸CO2总量为43.93t.hm-2.a-1,其中72%来自于矿质土壤排放,6%来自于枯落物分解;农地年呼吸CO2总量为26.07t.hm-2.a-1,主要来自矿质土壤;冷杉原始林年呼吸CO2总量为33.95t.hm-2.a-1,其中61%来自于矿质土壤排放,10%来自于枯落物分解。
褚金翔张小全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呼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