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459)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叶胜龙刘虎汤钊猷孙瑞霞刘银坤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4年
-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肿瘤转移潜能而对原发肿瘤生长没有影响 ,其发现与分离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及应用。
- 宋丽杰叶胜龙
- 关键词:基因肿瘤肿瘤转移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 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存在的功能研究
- 2009年
- 目的寻求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证据。方法前期通过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方法(MMCT),将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中获得的微细胞杂交克隆Neo8/C5F-1—10和大鼠肝癌细胞株C5F,分别被接种到6—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皮下进行自发转移实验,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微细胞杂交克隆均能皮下成瘤,微细胞杂交克隆的自发转移实验发现有6个杂交克隆出现肺转移表型的明显抑制(P〈0.05),其中2个杂交克隆肺转移表型发生完全抑制。结论人8号染色体对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的成功导入改变了CSF的转移表型,提供了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直接的功能证据。
- 刘虎叶胜龙钦伦秀刘银坤薛琼汤钊猷
- 关键词:肝细胞染色体抑制基因
- 大鼠肝癌自发肺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建立大鼠肝癌细胞系自发性肺转移裸鼠模型。方法 大鼠肝癌细胞系C5F皮下接种 4周龄雄性和 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 ,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和腹腔脏器的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 ,取可能转移的器官作组织学检查 ,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 10 /10 ,雌性裸鼠中肺表面肉眼可见明显转移灶 ,转移率为 6/6,肺表面大体转移灶中位数45 ,镜下转移灶中位数 75 5个 /裸鼠 ,腹腔及其脏器均未见转移灶。雄性裸鼠未见大体和镜下转移灶。结论 该细胞系在雌性BALB/cA裸鼠中能充分表达自发转移潜能 ,肺脏是其优势转移器官。成功建立的大鼠肝癌细胞自发肺转移裸鼠模型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研究提供了适宜的动物模型。
- 刘虎叶胜龙薛琼李雁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肝癌组织学检查
- TEY1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背景和目的:我们先前的研究提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可能在人染色体8p上。TEY1基因(TEnni-Yokusei1,转移抑制的日文)是最近从人染色体8p发现的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TEY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探讨TEY1基因作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提取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97-L、HCCLM3和正常肝细胞系L02的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用看家基因GAPDH的cDNA起始浓度作为参照标化TEY1的cDNA起始浓度,对标化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HCC97-H、MHCC97-L、HCCLM3和L02标化后的TEY1cDNA起始浓度分别为(3.57±2.62)×10-4、(5.02±1.95)×10-4、(2.82±0.78)×10-5、(15.20±0.58)×10-4。肝癌细胞的TEY1基因表达水平和正常细胞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HCCLM3的TEY1基因表达水平与MHCC97-H和MHCC97-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HCC97-L的TEY1基因表达水平是MHCC97-H的1.4倍,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Y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呈负相关,可以推测TEY1基因可能是肝癌转移的抑制基因。
- 刘虎叶胜龙李文昌李雁刘银坤钦伦秀邱双健孙瑞霞陈洁汤钊猷
- 关键词:肿瘤转移肝癌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荧光定量PCR
- 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在8号染色体上的功能定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为进一步寻找和克隆可能的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序列标签位点(STS)为路标,运用基因组物理图谱方法分析人类染色体8p上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相关染色体缺失状况,从NCBI的UniSTS数据库查询STS的引物序列,以微细胞杂交克隆DNA为模板(A9/C5F1和A9/C5F2为转移不抑制组,A9/C5F4、A9/C5F8和A9/C5F10为转移抑制组)进行STSPCR扩增。结果人类染色体8p上从D8S542位点起至D8S1973位点区段(位于染色体8p21.1~23.1区域,约18cM)存在转移抑制组杂交克隆STS位点不同程度的获得和转移不抑制组杂交克隆组STS位点的缺失。结论D8S542~D8S1973所在的人类染色体8p21.1~23.1区域可能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
- 宋丽杰叶胜龙王凯峰梁春敏刘虎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 关键词:肝细胞转移抑制基因
- DLC-1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组织中DLC-1基因的表达。结果在51对配对的肝细胞癌与癌旁无瘤肝组织中,前者DLC-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1),且高侵袭性肝细胞癌组明显低于低侵袭性肝细胞癌组(P<0.05)。结论DLC-1基因在HCC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其侵袭性高低相关。
- 宋丽杰叶胜龙王凯峰翁永强梁春敏孙瑞霞赵燕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缺失基因-1
- 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学的建立与探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胞杂交克隆进行药物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并用序列标签位点-PCR和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人染色体转移的结果。结果获得具有G418和HAT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细胞,通过单细胞分离克隆方法获得15个具有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克隆,序列标签位点-PCR结果发现导入染色体的随机片段丢失,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导入的人8号染色体与大鼠染色体发生了稳定的重组。结论成功建立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 刘虎叶胜龙杨炯汤钊猷刘银坤钦伦秀邱双健孙瑞霞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原发性肝癌
- DLC-1基因表达与HCCLM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相关性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DLC-1蛋白表达对肝癌高转移细胞系HCCLM3细胞基质金属酶分泌的影响,进一步研究DLC-1基因在肝细胞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cDNA3.1(-)-DLC-1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肝癌高转移细胞系HCCLM3,通过ELISA、明胶酶谱方法,研究重组质粒转染后对HCCLM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DLC-1重组质粒后转染高转移肝癌细胞系,重组质粒转染组HC-CLM3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和MMP-9分别为(46.887±2.03)和(34.683±1.98)ng/mL含量低于未处理的HC-CLM3细胞组〔(47.172±2.12)和(34.468±2.54)ng/mL〕和空质粒转染组〔(35.528±2.89)和(31.542±2.38)ng/mL〕,其中MMP-2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LC-1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与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癌的转移抑制相关基因之一。
- 宋丽杰叶胜龙王凯峰刘虎梁春敏孙瑞霞赵燕
- 关键词:肝细胞DLC-1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