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90660)

作品数:63 被引量:654H指数:15
相关作者:罗固源许晓毅舒为群曹佳何强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污泥
  • 11篇除磷
  • 10篇反应器
  • 9篇脱氮
  • 8篇三峡库区
  • 8篇污泥减量
  • 8篇污染
  • 8篇库区
  • 7篇长江
  • 6篇脱氮除磷
  • 6篇硝化
  • 6篇光谱
  • 6篇河流
  • 6篇反硝化
  • 5篇荧光
  • 5篇荧光光谱
  • 5篇浮床
  • 5篇SUFR系统
  • 4篇多环芳烃
  • 4篇溶藻细菌

机构

  • 61篇重庆大学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重庆水利电力...
  • 1篇武汉江扬水技...

作者

  • 40篇罗固源
  • 39篇许晓毅
  • 15篇曹佳
  • 15篇舒为群
  • 10篇何强
  • 10篇吉芳英
  • 9篇蔡文良
  • 9篇杜娴
  • 8篇叶姜瑜
  • 6篇张园
  • 5篇卜发平
  • 5篇王图锦
  • 4篇刘鸿霞
  • 4篇黎司
  • 4篇左宁
  • 4篇肖海文
  • 4篇郑剑锋
  • 4篇曹琳
  • 4篇黄力彦
  • 4篇王金霞

传媒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0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重庆大学学报...
  • 5篇土木建筑与环...
  • 4篇三峡环境与生...
  • 3篇环境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5篇2010
  • 20篇200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江河回水区营养盐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以2008年3~9月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回水区水质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氮、磷营养盐的污染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氨氮(NH3-N)、总氮(TN)的浓度在7月中旬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963和5.128 mg/L,之后在9月初出现峰值,而磷酸盐(PO43--P)和总磷(TP)的浓度却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氮主要来自点源污染,而磷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性无机氮(D IN)和PO43--P是TN与TP的主要存在形态,平均分别占TN和TP的85.3%和77.8%,而D IN又以NH3-N为主。营养盐浓度呈现出回水区中游最高,回水末端次之,河口处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叶绿素a(Chl-a)的浓度在4月和9月出现峰值,其空间分布特征与营养盐的类似。研究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即便是河流型水体也可能发生富营养化;流速对Chl-a浓度的显著影响呈指数关系。
罗固源卜发平许晓毅曹佳舒为群
关键词:营养盐污染特征富营养化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临江河为例
2011年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临江河水质进行评价,得出临江河5个断面皆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吕青锋罗固源刘子岩
关键词:水质
三峡库区消落区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被引量:44
2009年
结合三峡水库反季节调度模式,对消落区沉积物中Cu、Pb、Cd、Cr这4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消落区沉积物中形态分布各异,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伴随着消落过程的进行,汛期出露沉积物的有机质及AVS含量下降、ORP升高、pH值降低,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重金属具有向水体迁移趋势,Cu、Pb、Cd、Cr平均迁移率分别为30.50%、26.10%、33.50%和11.77%,4种重金属的迁移性大小依次为Cd>Cu>Pb>Cr.可提取态Cu、Pb、Cd、Cr对重金属迁移贡献率分别为77.15%、86.09%、94.86%和32.34%,可提取态是重金属发生迁移的主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区重金属迁移呈"缓释"特征,三峡水库的反季节调度模式有利于缓解消落区重金属迁移诱导的生态风险,库区水体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吉芳英王图锦胡学斌何强叶姜瑜黎司曹琳
关键词:三峡水库沉积物重金属
4种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的比较被引量:95
2009年
选取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香根草4种常见的浮床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移栽后60 ~100d为植物的快速生长期.经过4个月的生长,4种植物水面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下部;除香根草外,其它3种植物体内的氮磷含量均呈叶>根>茎的分布;植物体内的氮、磷累积量大小依次为美人蕉>风车草>菖蒲>香根草.植物吸收占浮床系统氮去除的比例均低于40%,占浮床系统磷去除的比例均高于55%.4种植物中,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可以将其作为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浮床栽培植物进行推广.
罗固源郑剑锋许晓毅曹佳舒为群
关键词:浮床植物
改良型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重庆市唐家桥污水厂回流污泥泵站的污泥为试验泥样,考察了改良型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MISTD反应器)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MISTD反应器的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2%;在此投配率下,当进泥含水率为99.6%~99.8%、VS/TS值为0.45~0.65时,排泥含水率为92%~95%、VS/TS值为0.25~0.33,实际产气量为25~35L/d,排泥比阻〈1×10^13m/kg。MISTD反应器对污泥的浓缩和消化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浓缩池和消化池。
刘鸿霞何强李进丰杜俊
关键词:污泥含水率
SUFR系统中活性污泥特性及反硝化除磷稳定性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试验考察了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及ρ(CODCr)和污泥龄(SRT)对反硝化除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UFR系统的活性污泥指数(SVI)介于50~150 mL/g;污泥活性均在0.75以上;污泥颗粒直径多在0.7~0.9 mm,属于小颗粒污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的比硝化速率(SNR)约为1.95 mg/(g.h),前0.5 h的比厌氧释磷速率(SPRR0.5)为26.82 mg/(g.h),比好氧吸磷速率(ASPUR)为6.04 mg/(g.h),比缺氧吸磷速率(NSPUR)为4.27mg/(g.h),污泥产率系数约为0.60,对氮磷均有较好的去除能力.SUFR系统反硝化吸磷作用对ρ(CODCr)和SRT都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系统除磷效果对进水ρ(CODCr)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高,但长期在较低SRT下运行会使系统内活性污泥量急剧降低,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罗固源张园许晓毅
关键词:活性污泥CODCR
化学解偶联剂对A^2/O工艺污泥产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试验比较了2,4-二硝基苯酚(DNP)、间氯苯酚(m-CP)、2,4,5-三氯苯酚(TCP)和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这4种化学物质对A2/O工艺中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化学物质均可作为解偶联剂,都能有效控制污泥产率。其中,TCP在减少污泥产率方面最为有效,且对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较小,当其浓度为4 mg/L时,污泥产率下降了53.07%,而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仅下降了3.88%。除TCS外,其他3种解偶联剂均满足pKa值越低则污泥减量化效果越好这一规律。
王涛叶成全李伟民肖海文罗璟刘杰
关键词:A^2/O工艺污泥减量污泥产率
TISTD反应器中的菌群结构及生态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以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wo-phase Integrated Sludge Thickening andDigestion reactor,TISTD)为对象,研究了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菌群结构及反应器负荷改变时其内部生态结构的变化。在以30%的投配率稳定运行时,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别取样、培养和分离出20株优势菌属。选取其中6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产甲烷螺菌属和产甲烷球菌属。在投配率分别为10%、20%、30%以及启动期和系统崩溃期5个时期采取10组样品,对其污泥进行DNA提取、纯化和16S rDNA PCR扩增及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TGGE)电泳检测等。结果表明:中温下反应器中微生物菌群呈多样性分布,生态系统复杂稳定,维持了反应器的正常功能;反应器不同负荷时期污泥DNA提取及扩增效果良好;TGGE图谱分析表明,投配率20%、30%时的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污泥中生物含量丰富,支撑了TISTD在污泥浓缩下良好的消化效果。
叶姜瑜丁维何强孙兴福
关键词:菌群结构多样性生态系统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低氧同步脱氮除磷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SBR工艺辅以污泥外循环厌氧释磷后排放富磷上清液的方法,对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曝气量、控制低DO状态可以减少碳源的有氧氧化程度,提高脱氮效果;回流至SBR反应器厌氧段的外循环释磷污泥,可以利用SBR系统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保证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对于COD<200mg/L、COD/TN<5、COD/TP<25的低碳源污水,在SRT为60d、曝气量为2.5m3/(h.m3)、曝气段平均DO为0.2mg/L的情况下,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61%、95%,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胡学斌杨柳吉芳英习劲万小军胥池何强
关键词: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反硝化除磷溶解氧
多因素影响下SUFR系统除磷效果研究
2011年
在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400 mg/L范围内,针对SRT、C/N和C/P 3个因素对TP的影响设计了正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正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SRT、C/N、C/P 3个因素中SRT对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最大,随着SRT的增大,系统除磷效率逐渐下降。C/N和C/P的增长使系统进水TN、TP浓度降低,对活性污泥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进而使厌氧释磷速率和好氧吸磷速率降低。C/P对SUFR系统TP去除率影响较大,但其主要通过进水TP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去除率的基数。
张园罗固源许晓毅
关键词:SUFR系统生物除磷SRTC/N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