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705)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侯建霞孟焕新唐晓琳朱卫东刘凯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加利福尼亚大学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牙周
  • 4篇牙周膜
  • 4篇细胞
  • 2篇牙周膜干细胞
  • 2篇牙周炎
  • 2篇龈下
  • 2篇根分叉
  • 2篇骨向分化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病变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低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牙骨质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聋儿康复...
  • 1篇辽宁省盘锦市...

作者

  • 5篇侯建霞
  • 3篇孟焕新
  • 2篇刘凯宁
  • 2篇朱卫东
  • 2篇唐晓琳
  • 1篇李萍
  • 1篇杨军
  • 1篇闫风华
  • 1篇候建霞
  • 1篇和璐
  • 1篇刘婷婷
  • 1篇刘建
  • 1篇张丽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牙周手术治疗对猴Ⅲ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纵向观察猴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根分叉部位龈下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方法:在猴下颌双侧第二前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制备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后,行牙周手术治疗,3只猴共18个牙位。分别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取根分叉部位(颊、舌侧)的龈下菌斑。每只猴每时间点有12个样本,3只猴36个菌斑样本,用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样本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inticola,Td)、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结果:根分叉病变模型建立后,局部炎症明显,牙周手术后6个月根分叉区牙周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局部炎症依然存在,Pg、Tf、Td和Fn的检出率均逐渐显著增加,分别从58.3%、69.4%至88.9%(P<0.01),从47.2%、69.4%至83.3%(P<0.01),从13.9%、36.1%至61.1%(P<0.01),从69.4%、91.7%至91.7%(P<0.05)。Aa的检出率3次取样变化不大(从25.9%、13.9%至33.3%)。同时检出3种以上微生物的检出率从38.9%、61.1%至83.3%(P<0.01),以及红色复合体(Pg+Tf+Td)的同时检出(从8.3%、27.8%至44.4%,P<0.01)也逐渐明显增加。根据术后6个月组织学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分成8个感染牙位和10个未感染牙位,术后6个月感染位点与其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的红色复合体检出率(87.5%,62.5%)明显高于根分叉病变建立前(0.0%,P<0.01)。虽然均高于非感染部位(60.0%,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和Td)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Fn则可能是龈下菌斑中的常驻菌,而Aa可能不�
朱卫东侯建霞刘凯宁唐晓琳孟焕新
关键词:牙菌斑微生物学动物实验
自体牙周膜细胞和釉基质蛋白修复猴下后牙Ⅲ度根分叉病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自体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all,PDLC)结合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derivative,EMD)植入人工制备的猴Ⅲ度根分叉病损内,探讨此牙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重度根分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人工制备3只食蟹猴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拔除第一双尖牙,分离牙周膜,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PDLC再与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复合培养后植入病损内。3只猴的一侧第二磨牙植入PDLC/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EMD为A组;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EMD为B组;一侧第一磨牙植入PDLC/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C组,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D组;一侧第二双尖牙置入EMD为E组;对侧同名牙为空白对照组(F组)。所有部位均覆盖胶原膜,每组3颗牙,分别于植入材料前和植入后6个月记录牙颊舌侧根分叉部位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eriodontal depth,PD)和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拍摄X线片。结果:植入材料后6个月,除少数根分叉暴露的病损外,多数根分叉处的PD和AL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依次为E组和F组(第二双尖牙),A组,C组,B组和D组。修复的牙槽骨几乎充满第二双尖牙的根分叉,甚至可见较清晰的骨硬板,其他牙位的牙槽骨虽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在缺损的冠方仍留有较明显的密度减低影。结论:PDLC和EMD均可增加Ⅲ度根分叉病变区牙周组织的修复,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植入的细胞和材料,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根分叉的大小和牙龈瓣能否很好覆盖病损是影响愈合的重要因素。
朱卫东侯建霞刘凯宁孟焕新唐晓琳
关键词:牙周膜牙釉质蛋白质类
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结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龈下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结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龈下菌群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已确诊为牙周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洁刮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Cervitec凝胶涂抹于牙齿及牙周袋周围,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指数、探诊及龈沟液水平、菌群抑制效果及主要细菌杀灭水平变化情况,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口腔指数、牙龈水平及菌群杀灭抑制效果明显,表现为: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明显降低(P<0.05);探诊深度、附着水平、龈沟液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菌群、G-及G+菌群抑制程度提高(P<0.05);高登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变黑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杀灭程度明显提高(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联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牙龈下菌群有良好抑制效果,并维持长久疗效,降低刺激程度及过敏情况,提高临床有效率,保护牙龈健康,对牙体产生较小的副作用。
李劲松王洪磊宁海燕李萍张丽
关键词:牙周炎
低氧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体外低氧培养环境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生长、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应用hPDLSC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hPDLSC分别培养于常氧环境(氧的体积分数为20%)和低氧环境(氧的体积分数为1.5%-2%)中。在培养的第1,2,4,6天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培养环境下hPDLSC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和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结果在培养的第1、2天低氧轻度刺激hPDLSC的增殖(低氧组4值分别为0.516和0.697,常氧组A值分别为0.418和0.617),第3天后则明显抑制hPDLSC的增殖(低氧组A值0.870,常氧组4值1.242)。在培养第5天后低氧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高达90%(低氧组A值0.004,常氧组A值0.049)。低氧抑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抑制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骨形成蛋白2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低氧抑制hPDLSC的增殖并下调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继而下调其下游目的基因,如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
候建霞Peter M Loomer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低氧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
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对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单纯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对于清除菌斑、改善口臭及降低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VSCs)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鼻闻法评价口臭程度(OS)≥2的牙周炎患者,对其实施口腔卫生指导。指导前后,用口臭测量仪测量口腔中VSCs水平,并检查菌斑指数(PLI)。结果口腔卫生指导前PLI为3.09±0.44,指导后降至2.6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Cs由指导前的(186.87±130.95)ppb降至指导后的(154.00±131.49)pp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卫生指导前OS值是2.68±0.70,之后是2.35±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卫生指导有助于口臭患者清除菌斑、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但降低口腔中VSCs含量的作用有限。
刘建和璐刘婷婷闫风华侯建霞
关键词:口臭口腔卫生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提取物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2561超声提取物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cells,hPDLSCs)的增殖及其骨向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标准厌氧培养环境下培养P.gingivalis。收集细菌菌落,离心,制备细菌的超声提取物,然后以不同的浓度加入hPDLSCs的培养液中。培养六天后观察hPDLS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ase)的表达。提取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黏结蛋白(Osteonectin,O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gingivalis明显抑制hPDLSCs的生长(P<0.05),显著降低了hPDLSCs中ALPase的表达(P<0.05);1μg/mlP.gingivalis上调ON的表达,而100μg/mlP.gingivalis明显下调ON的表达。结论这些结果提示作为牙周炎病原菌,大量的P.gingivalis可能,至少部分通过抑制hPDLSCs的增殖及其骨向分化能力,抑制了牙周炎症所致牙周组织破坏后牙周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
侯建霞Peter M LoomerBarron Hong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牙龈卟啉单胞菌骨向分化碱性磷酸酶
体外培养三种牙周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牛牙周膜细胞(bPDLC)、成骨细胞(bOB)、成牙骨质细胞(bCB)的超微结构。方法三种细胞组织学培养后,将细胞离心成团状,固定、包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种细胞均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PDLC和CB还含有大量微丝;而OB胞浆中微丝含量相对少。结论PDLC和CB的共同特征是胞浆内富含粗面内质网和微丝,而成骨细胞中微丝含量相对少。
杨军侯建霞孟焕新
关键词: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牙周膜牙骨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