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63)

作品数:7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石学法乔淑卿王昆山刘焱光姜晓黎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沉积物
  • 4篇黄河
  • 4篇黄河口
  • 3篇矿物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全新世
  • 2篇重矿物
  • 2篇古环境
  • 2篇渤海海域
  • 2篇层序
  • 2篇沉积层
  • 2篇沉积层序
  • 1篇第四纪
  • 1篇悬浮体
  • 1篇有机质
  • 1篇沙脊
  • 1篇气候演化
  • 1篇全新世海侵
  • 1篇重矿物分布
  • 1篇孢粉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石学法
  • 4篇乔淑卿
  • 3篇刘焱光
  • 3篇王昆山
  • 2篇朱爱美
  • 2篇姜晓黎
  • 2篇李国刚
  • 2篇方习生
  • 1篇宋卓利
  • 1篇李建敏
  • 1篇熊林芳
  • 1篇布如源
  • 1篇刘升发
  • 1篇白亚之
  • 1篇冯秀丽
  • 1篇王晓明
  • 1篇胡邦琦
  • 1篇毕建强
  • 1篇陈金霞
  • 1篇叶青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ZK1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层序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对黄河三角洲ZKl孔粒度、岩性、微体古生物组合和”C年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层序演化历史及其古环境意义。黄河三角洲的ZKl孔共发育三个海侵层,自下而上为深海氧同位素3期(MIS3)的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以及氧同位素1期(MISl)的第1海侵层,指示自氧同位素4期(MIS4)以来研究区共发生三次主要海平面波动。这三次海平面波动分别对应于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根据沉积记录信息,ZKl孔可分辨第1海侵层的河口三角洲相(5.63~14.04m)和滨岸浅海相(14.04~20.62m),第Ⅱ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39.52~49.57m)和河口三角洲相(49.57~51.52m),第Ⅲ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76.00)0~83.63m)和潮滩相(83.63~92.70m),均以特征的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沉积相为标志。结合前人研究,阐明了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演变历史。
李国刚胡邦琦毕建强宋卓利布如源李建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
渤海地区全新世孢粉序列及古环境演化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对取自黄河口外泥质区的BH-264孔的沉积孢粉进行分析,对渤海地区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在早全新世(距今9.5~7.6ka)渤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在陆缘海滨地带出现大量沼泽湿地,上面生长着莎草和香蒲等植被,在周围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植被以松属和落叶栎属为主,并伴生着桦木属、榆科、桑科等树种;在中全新世(距今7.6~5.8ka)温度的升高和海平面上升,使BH-264孔沉积孢粉中松属占主导地位,不利于远距离传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为全新世最低值;在距今5.8ka以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降雨量减少导致渤海西部陆源海滨地带植被以旱生草本藜科、蒿属和菊属为主,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缩短了研究区的离岸距离,使这些草本植物花粉易于传播到BH-264孔中沉积。
陈金霞石学法乔淑卿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物孢粉
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元素分析仪对2007年获取的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悬浮体和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站位有机碳大体上的分布为,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底层悬浮体中POC含量<表层悬浮体中POC含量;依据表层沉积物中TOC、TN含量和悬浮体中POC的分布,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区,依次为莱州湾西部靠近黄河口区(Ⅰ和Ⅱ区)、莱州湾南部(Ⅲ区)、莱州湾东南部(Ⅳ区)和莱州湾北部(Ⅴ区)。Ⅰ区位于清8分汊口外,以POC、C/N值高和TOC、TN值低为特征;Ⅱ区位于现代黄河口近岸区域,以TOC、TN、C/N值高和POC值低为主要特征;Ⅲ、Ⅳ和Ⅴ区位于119.5°E以东的区域,这些区域POC值较高,而TOC、TN和C/N值较低。各区POC、TOC、TN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河流排放、排污口输入、海洋生物生产力和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
乔淑卿石学法白亚之熊林芳朱爱美刘焱光方习生
关键词:沉积物黄河悬浮体有机质
全新世海侵以来现行黄河口区域沉积层序及古气候演化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对位于现行黄河口深度30.73m的BH6钻孔粒度分布、岩性特征、常量元素、有孔虫介形虫种类及分布、14 C年代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全新世海侵以来的沉积层序和古气候演化。钻孔连续记录了近黄河口区域全新世海侵以来的沉积历史,从上至下可以分为5个沉积相,(1)(0~4.87m)为河口三角洲前缘亚相,(2)(4.87~8.08m)为前三角洲相沉积,(1)(2)共同组成三角洲相沉积,(3)(8.08~12.08m)应为近岸浅海沉积,(4)(12.08~23.85m)为河口边滩至潮坪相沉积,(5)(23.85m~)为陆相湖泊沉积。利用钻孔常量元素特征比值对古气候演化进行讨论,认为全新世海侵期以来BH6钻孔古气候总体经历了相对暖-温凉-暖-温凉的过程。
宋湦冯秀丽李国刚王晓明王晓明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层序古气候
黄河口及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与来源被引量:31
2010年
对2007年采自渤海黄河口和莱州湾内25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和莱州湾重矿物含量很低,平均为1.51%,优势重矿物组合为云母-普通角闪石-绿帘石,其中白云母含量高于黑云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分区表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口输入物质,莱州湾西南部河流输入物质及山东半岛西部岛屿冲刷产物为次要物质来源;重矿物特别是云母类可作为沉积物输送和扩散的指标,综合其他矿物分布特征得出,黄河入海沉积物的扩散趋势在南北向以北向为主要的输送方向,黄河口物质具有向东扩散的趋势。
王昆山石学法蔡善武乔淑卿姜晓黎
关键词:沉积物重矿物黄河口
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aO和蒙皂石分布及其对黄河入海物质运移的指示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X射线荧光和X射线衍射仪,对2007年8—9月取自现代黄河口及其邻近渤海海域的25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aO和蒙皂石含量做了分析。结果表明,CaO和蒙皂石含量平面分布趋势相似,总体呈现由黄河口向东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依次可以划分出莱州湾西部高值区(Ⅰ区)、中间过渡区(Ⅱ区)和莱州湾东部低值区(Ⅲ区)。研究区沉积物中CaO和蒙皂石含量的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黄河入海物质和水动力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该区域CaO和蒙皂石含量的分布不仅能反映黄河入海沉积物的运移,同时,对黄河口区的水动力条件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乔淑卿方习生石学法王昆山刘焱光刘升发朱爱美
关键词:沉积物黏土矿物
南黄海潮流沙脊区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被引量:10
2013年
对2008年采自南黄海苏北近岸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南潮流沙脊区的301个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潮流沙脊区沉积物中重矿物具有以下3个显著的特点:重矿物含量高、矿物颗粒表面多有磨蚀且铁染较重、优势矿物含量分布在小区域内具有跳跃性,这些特点凸显了研究区沉积环境的独特性,即水动力强、砂含量高、氧化程度高及沙脊区的水深变化快。沉积物中优势重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特征矿物为云母、赤铁矿和褐铁矿、钛铁矿和磁铁矿。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沉积物来源依然是控制沉积区重矿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古黄河和古长江物质是潮流沙脊区沉积物组成的物质基础,未见有明显的其他来源物质输入。古黄河物质在潮流沙脊区全区都有分布,从北到南影响逐渐减弱,古长江物质从南到北主要影响到潮流沙脊区的中部,向北扩展不明显,稳定矿物特别是锆石的分布大致界定了长江物质的影响范围。矿物含量及分区表明,潮流沙脊区外部沉积物氧化、侵蚀程度重于其他分区,沉积物矿物组成与向海相邻区域沉积物组成趋于一致,是沙脊逐渐萎缩的表现。通过片状矿物和沉积物风化系数的变化推测,在潮流沙脊区中部存在一条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到长江口东北部的近似南北向的沉积物扩散通道。
王昆山姜晓黎叶青石学法刘焱光
关键词:潮流沙脊沉积物重矿物南黄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