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704)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维林白玉作贾慧敏陈青江马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畸形
  • 6篇肛门
  • 5篇直肠畸形
  • 5篇肛门直肠
  • 5篇肛门直肠畸形
  • 5篇肠畸形
  • 3篇凋亡
  • 3篇胚胎
  • 3篇胚胎发育
  • 3篇胚胎发育过程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2篇外科
  • 2篇卫星细胞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泄殖腔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9篇王维林
  • 8篇白玉作
  • 6篇贾慧敏
  • 3篇袁正伟
  • 3篇马燕
  • 3篇陈青江
  • 2篇张志波
  • 2篇张树成
  • 2篇张海兰
  • 2篇牛志新
  • 2篇王伟
  • 1篇杨中华
  • 1篇杨中华
  • 1篇张世伟
  • 1篇高琳琳
  • 1篇杨屹
  • 1篇耿园园
  • 1篇韩秀芳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肛门直肠畸形人类及大鼠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及神经支配研究进展
2017年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是最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1/4。尽管长期以来ARM的手术方式得到不断改进,但长期随访发现仍有许多中高位ARM患儿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研究人员意识到术后肛门直肠功能不良取决于许多因素,骶尾椎畸形以及骶尾部脊髓发育不良已成为影响术后排便功能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胚胎以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腰骶椎异常是ARM常见的伴发畸形,腰骶髓神经细胞存在减少的现象。人类和大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涉及肛门直肠和盆底肌神经支配的相关因素繁多。该文介绍人类及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神经支配的异常,总结对该病合并神经支配异常的认识和研究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关于肛门直肠畸形神经系统研究的新方向,探索改善肛门直肠畸形手术预后的新策略。
杨中华高琳琳耿园园贾慧敏白玉作王维林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神经系统
Notch-1和Jagged-2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各段肠管中Notch-1及Jagged-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otch-1及Jagged-2表达与HD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2005-2010年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HD患儿结肠标本共30例.将HD患儿正常段肠管设为对照组.移行段及痉挛段肠管设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及RT-PCR法观察Notch-1及Jagged-2在各肠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HD患儿正常段肠管的神经节细胞中有大量Notch-1及Jagged.2阳性细胞的表达.而在痉挛段肠管中没有这两种细胞的表达.移行段肠管中可见少量Notch-1及Jagged-2阳性细胞的表达。Westeinblot结果显示Notch-1和Jagged-2蛋白在痉挛段肠管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2和0.13±0.04.明显少于移行段肠管和正常段肠管(0.58±0.05和0.52±0.04;0.72±0.04和0.69±0.04)(P〈0.05)。RT—PCR结果显示,Notch-1及Jagged-2的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一致。结论HD患儿痉挛段肠管中Notch-1及Jagged-2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D的发生有关。
贾慧敏韩秀芳白玉作王维林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NOTCH-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正常胎鼠胚胎发育13~16d泄殖腔凋亡细胞的动态分布情况,了解细胞凋亡在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UNEL染色技术检测wistar大鼠胚胎13~16d泄殖腔凋亡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胎鼠胚胎13d尿直肠隔上皮层和间质区域可见凋亡细胞。随着胚胎发育,尿直肠隔间质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并向下延伸,腹侧间质比背侧间质凋亡细胞明显;直肠背侧间质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胚胎14d,直肠末端和未来肛门开口处的泄殖腔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胚胎15d,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尿直肠隔间质内的凋亡细胞一直向下延伸到融合部位。胚胎16d,肛膜裂解,直肠与外界相通。结论在泄殖腔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的下降、融合过程、泄殖腔的构型变化和肛膜的裂解,细胞凋亡均发挥重要作用。
张海兰白玉作张志波王伟王维林
关键词:胚胎泄殖腔细胞凋亡
大鼠成肌细胞移植重建盆底横纹肌复合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研究成肌细胞移植重建盆底横纹肌复合体的可行性,为肛门直肠畸形盆底肌发育不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提取新生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形成成肌细胞,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后种植到建立的横纹肌复合体去细胞空支架中,体外培养2d后支架移植回盆底在体内生长4周,应用电镜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成肌细胞在体内分化融合形成骨骼肌纤维的情况.结果 卫星细胞分离后,贴壁较早的成肌细胞增殖较快,很快分化融合成多核肌管,传代次数有限;贴壁较晚的细胞中有较多呈球形细胞,表达卫星细胞特异性标记Pax7,其增殖较慢,传代次数较多.成肌细胞Desmin表达阳性,分化成肌管后表达Myosin.腺病毒转染后转染率达98.6%.建立的空支架Laminin表达阳性,由以胶原纤维成分为主的基底膜管组成,成肌细胞种植后细胞附着于支架,并见细胞突起,支架体外培养1周后细胞仍存活.移植后4周成肌细胞分化形成骨骼肌,在球海绵体肌后方形成肌束,但未形成弹弓样结构的横纹肌复合体,GFP及Myosin表达阳性,肌纤维周围可见微血管形成,并且检测到Pax7表达阳性的卫星细胞.结论 卫星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后移植至盆底能很好地分化形成肌纤维,可以作为修复发育不良的盆底肌的细胞来源.
陈青江马燕牛志新贾慧敏袁正伟白玉作王维林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
肛门直肠畸形大鼠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肛门直肠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胎鼠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ARM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在胚胎发育的第10天,通过胃管注入乙烯硫脲(125 mg/kg)致畸孕鼠,诱导ARM胚胎。在胚胎发育的第13,13.5,14,15和16天,利用苏木素-伊红和TUNEL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对照胚胎(n=102)和ARM胚胎(n=147)泄殖腔凋亡细胞的分布。结果对照组胚胎第13天尿直肠隔可见凋亡细胞,随着胚胎发育,尿直肠隔间质内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直肠背侧间质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胚胎第14天,直肠末端和未来肛门开口处的泄殖腔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胚胎第15天,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尿直肠隔间质内的凋亡细胞一直向下延伸到融合部位。ARM胎鼠与对照组胎鼠相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间质、直肠背侧间质和泄殖腔膜的凋亡细胞均明显减少。ARM胎鼠尿直肠隔的发育明显延迟,未与泄殖腔膜融合。结论在泄殖腔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间质、直肠背侧间质和泄殖腔膜细胞凋亡的异常是导致ARM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的正常调控是保证肛门直肠胚胎期正常发育的关键机制之一。
张海兰白玉作张志波王伟王维林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泄殖腔凋亡胚胎
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交流技能培养探讨
2018年
由于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交流对象是未成年人及其家属,故对临床交流技能要求较高。临床交流技能是一门包含心理、社会、法律、伦理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与医疗技能同等重要。本文对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交流技能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加强住院医师临床交流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杨中华杨屹贾慧敏白玉作王维林
关键词: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盆底肌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肛门直肠畸形鼠盆底肌胚胎发育过程巾的凋亡现象,探索凋亡存盆底肌异常发育中的可能致病作用。方法体重250-300g的Wistar大白鼠74只随机分组,雌雄午夜合笼后次晨雌鼠阴道涂片,显微镜下见到精子即确认已交配,此日计妊娠第0天。ETU组:52只大鼠于妊娠第10天经胃管注入125mg/kg的乙烯硫脲。正常对照组:22只大鼠于妊娠第10天经胃管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妊娠第16、17、19、21天刮宫取胎,经连续石蜡切片及提取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应用TUNEL染色及DNA Ladder方法检测盆底肌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分析Bcl-2/Bax在盆底肌中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共孕雄性胎鼠108只,未见畸形发生。ETU致畸组共得雄性胎鼠247只,肛门直肠畸形173只,其中伴发脊柱裂或脊膜膨出21只(12.1%:21/173),3.5%(6/173)伴有肢体畸形(肢体缺如或马蹄内翻足);②在正常组巾,孕17d后出现TUNEL阳性染色,散在分布于横纹肌复合体与球海绵体肌交界区及直肠后两侧横纹肌复合体汇合处;畸形组,孕16d已有TUNEL阳性染色,大量的阳性染色细胞主要分布在横纹肌复合体的背侧;两组DNA电泳时出现均出现DNA梯度,以畸形组明显;③在两组中,孕17d时开始出现Bax及Bcl-2的表达,孕19d及孕21d表达增强。与正常组相比,Bcl-2表达下调(分别为0.44±0.06比0.49±0.07,0.69±0.09比0.90±0.14,0.51±0.07比0.71±0.11),孕19d及21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ax基因在畸形组中表达上调(分别为0.39±0.05比0.31±0.05,0.47±0.1)6比0.37±0.1)6,0.40±0.05比0.37±0.05),孕17d及19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的结果提示畸形组Pax表达显著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直肠畸形鼠盆底肌存在异常凋亡及Bax/gcl-2表达紊乱,�
陈青江马燕贾慧敏张世伟张树成白玉作袁正伟王维林
关键词:细胞凋亡胚胎发育
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盆底肌卫星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胚胎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盆底肌卫星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胚胎发育,从干细胞水平探索盆底肌发育不良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乙烯硫脲致畸建立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正常组及给药组孕16~2 d取胎,经连续石蜡切片及提取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透射电镜、细胞培养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盆底肌卫星细胞的胚胎发育.结果 正常组:孕16 d时盆底肌已经开始形成,未见Pax7阳性表达细胞,孕17 d后盆底肌出现Pax7弱阳性染色细胞,孕19、21 d Pax7表达增强,孕21 d时阳性细胞比例略下降,占肌细胞核的35.07%.畸形组:孕16 d时即见Pax7较强阳性染色细胞,孕17~21 d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增加,以孕19 d最明显,孕21 d时占肌细胞核的44.16%.Real-time PCR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畸形组Pax7表达增强,而Myogenin表达减弱,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可见肛门直肠畸形组盆底肌卫星细胞胞核不规则,异染色质明显增多,胞膜与肌膜间间隙增大,基底膜明显增厚,周围肌纤维排列紊乱,横纹不明显.细胞分离培养后畸形组卫星细胞分化障碍,培养72 h后仍有较高比例的MyoD阳性表达细胞.畸形组盆底肌vWF及Neurofilament表达减弱而Vimentin表达明显增强,存在微环境发育缺陷.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时盆底肌卫星细胞提前形成使得分化成肌的前体细胞减少,卫星细胞的超微结构异常及分化功能障碍,同时存在卫星细胞微环境发育缺陷,使得卫星细胞不能向骨骼肌分化,可能是导致盆底肌发育不良的机制之一.
陈青江马燕牛志新贾慧敏张树成白玉作袁正伟王维林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骨骼肌卫星细胞
我国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外科治疗理念的更新与进步被引量:11
2011年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结直肠疾病之一。外科肛门成形术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唯一手段。由于肛门直肠畸形常合并盆底或肛周神经肌肉发育缺陷.往往导致术后排粪功能障碍.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低下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视外科解剖重建后的肛门功能重建.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训练以改善患儿的排粪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是我国小儿外科肛肠畸形治疗理念的进步和重要更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新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
王维林
关键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生活质量生物反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