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M162)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侯良芹熊克仁丁艳霞赵健张业贵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休止
  • 3篇皮质
  • 3篇发育
  • 3篇发育过程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诱导型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胶质
  • 2篇灌注
  • 2篇海马
  • 2篇合酶

机构

  • 8篇皖南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侯良芹
  • 6篇熊克仁
  • 5篇丁艳霞
  • 4篇赵健
  • 2篇张业贵
  • 1篇丁见
  • 1篇刘敏
  • 1篇吴锋
  • 1篇刘嵩
  • 1篇龚鑫
  • 1篇黄锐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针刺研究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长休止蛋白7在成年大鼠肾脏、心脏和肝脏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成年大鼠肾脏、心脏和肝脏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16只,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s7基因mRNA和蛋白在成年SD大鼠肾脏、心脏和肝脏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Gas7mRNA在肾脏高表达,在心脏的表达弱于肾脏(P<0.05),而在肝脏的表达最弱,基本检测不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脏中,Gas7免疫阳性产物在近髓肾单位的近曲小管呈强阳性反应,在集合管表达较弱,在肾小球和其余肾小管未见表达;在心脏中,Gas7免疫阳性产物均匀分布于心肌细胞,呈中等强度反应,弱于肾脏(P<0.05);在肝脏中,Gas7蛋白未见明显表达,与其mRNA在肝脏的表达相似。结论 Gas7在大鼠肾脏、心脏和肝脏表达的不同,尤其在肾脏组织分布的差异性,提示Gas7在成年大鼠肾脏和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侯良芹丁艳霞熊克仁
关键词:肾脏心脏肝脏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取"百会"和"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1次/d,连续7d。造模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尼氏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及存活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nNOS、iNOS及GFA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nNOS、iNOS及GFA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P<0.01),增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存活数(P<0.01),降低nNOS、iNOS的表达(P<0.01),促进GFAP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NOS和iNOS、上调GFAP的表达,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关。
张业贵龚鑫侯良芹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预处理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as7在大鼠海马和齿状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海马和齿状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在SD大鼠胚胎第18d(E18)、新生(P0)、生后第7d(P7)、P14、P21和成年海马和齿状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大鼠脑海马和齿状回部位的冠状切片上,Gas7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海马的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门区的多形层细胞。随着发育的进程,在海马,Gas7较早表达在CA3区,其次是CA2和CA1区;在齿状回,Gas7在外臂的表达早于内臂,在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是按先外层后内层的顺序。在围生期,Gas7在海马和齿状回各区的表达逐渐增强,至P14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至P21其表达强度和分布趋于恒定至成年水平。结论 Gas7在大鼠海马和齿状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异性,提示Gas7可能参与了海马和齿状回形态形成和功能成熟的调控。
侯良芹熊克仁赵健丁艳霞
关键词:海马齿状回发育
Gas7在成年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成年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12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焦油紫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Gas7基因核酸和蛋白在成年SD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脊髓和脊神经节有较丰富的Gas7mRNA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焦油紫染色相对照,脊髓灰质各板层神经元均表达Gas7蛋白,与其它版层相比较,后角Ⅱ版层胶状质的小细胞和前角Ⅸ版层的运动神经元显色较深且数量较多。脊髓白质Gas7免疫阳性反应较弱且分布均匀。脊神经节内大型感觉神经元呈Gas7免疫强阳性反应,中、小型感觉神经元为弱阳性反应。结论本文首次描述了Gas7在成年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as7在成年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形态学基础。
侯良芹熊克仁丁艳霞丁见
关键词:脊髓脊神经节
生长休止蛋白7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蛋白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T-PCR结果: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高峰出现在生后第21d(P2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胚胎第18.5d(E18.5)和E20.5仅Purkinje细胞层有Gas7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出生当天(P0)外颗粒层出现Gas7阳性神经纤维,Purkinje细胞层出现形态不规则的Gas7免疫阳性细胞;P7外颗粒层和Purkinje细胞层免疫反应增强,内颗粒层出现一些散在的Gas7强阳性细胞,胞体较小,突起清晰可见;P14小脑皮质4层均有Gas7阳性表达;P21小脑皮质3层Gas7免疫阳性反应较P14增强(P<0.01);Adult(2月龄)较P21免疫反应减弱(P<0.01)。结论 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呈现出时空特异性,提示Gas7基因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刘敏赵健吴锋黄锐侯良芹熊克仁
关键词:小脑皮质发育
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PTSD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单程长时应激方法制作PTSD模型。电针组大鼠给予"百会"与"足三里"2Hz电针刺激,30min/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1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各组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电针治疗能显著缩短PTS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针组大鼠海马GR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M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电针组大鼠海马MR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电针改善PTS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电针影响其海马MR和GR的表达有关。
侯良芹刘嵩熊克仁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
丹参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GFAP和i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及丹参与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g/kg腹腔注射,电针组刺激"百会"、"大椎"穴,疏密波,频率2~15Hz,持续30min,丹参+电针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和电针,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连续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GFAP、iNOS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评分和含水量显著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上述一致。模型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表达明显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降低iNOS的表达有关,且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张业贵赵健丁艳霞侯良芹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生长休止蛋白7在大鼠内嗅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2012年
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内嗅皮质(EC)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在SD大鼠胚胎第18.5天(E18.5d)、新生第0天(P0d)、P7、P14、P21和成年EC中的表达。结果:Gas7免疫阳性产物出现在E18.5d大鼠ECⅡ板层的表面,至P7d向Ⅱ板层内分布,并可见清晰的Gas7阳性细胞,Gas7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胞膜和胞质。到P14d,Gas7阳性细胞深染并向内扩散至Ⅵ板层,其中Ⅱ板层阳性细胞最密集,形态上以锥体样细胞和星形细胞多见。P21d大鼠内嗅皮质各板层Gas7免疫阳性反应均弱于P14d,至成年,Gas7免疫阳性细胞基本上局限于Ⅱ板层内,呈中等度着色。Gas7在围产期大鼠EC的表达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点在P14d,至P21d其表达强度和分布接近成年水平。结论:Gas?在大鼠内嗅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时空特异性,提示Gas7可能参与了内嗅皮质发育过程中结构形成和功能成熟的调控。
侯良芹熊克仁赵健丁艳霞
关键词:内嗅皮质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