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1626)
-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彭游邓泽元胡小铭柏杨汤明更多>>
- 相关机构:九江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沙棘黄酮提取进展被引量:17
- 2012年
- 沙棘黄酮是食药两用植物沙棘主要的保健与药用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综述了沙棘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充分利用沙棘资源和开发沙棘黄酮提供科学研究基础。
- 彭游汤明胡小铭邓泽元
- 关键词:沙棘黄酮类化合物
- 槲皮素化学修饰与体内转运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综述了槲皮素的化学修饰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槲皮素的前药分子设计、寻找活性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文献合成的目标产物主要包括槲皮素糖苷等水溶性产物和槲皮素磺酸酯等脂溶性产物,迄今仍未找到药理作用明显,能临床运用的槲皮素修饰物。文献表明槲皮素生物活性低是由于其低的生物利用度,溶解性差与首过效应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
- 彭游付小兰陶春元邓泽元
- 关键词:槲皮素化学修饰前药生物利用度
- 微波光波组合辐射辅助提取赤小豆黄酮的机制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考察赤小豆总黄酮的微波光波组合辐射提取法,并对提取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微波光波提取法以功率800W(微波55%与光波45%)加热6min后,70%乙醇萃取得总黄酮,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24%,与相应的常规加热回流提取法接近,该法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利用荧光显微镜FM、IR对微波提取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微波光波可能是从对植物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上来改善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效率。
- 彭游李同建
- 关键词:红外光谱
- 大豆异黄酮提取研究最新进展被引量:16
- 2012年
- 大豆异黄酮具有预防癌症与心血管疾病,减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大豆异黄酮主要采用传统溶剂加热、超声波、微波辅助等方法进行提取。文章对近年来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异黄酮作为保健食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 彭游余盛禄
-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超声提取微波提取
- 葛根黄酮提取与保健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1年
- 葛根黄酮是中药葛根的主要功效成分,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多种功效还未能充分认识与应用。通过对近年来葛根黄酮提取方法与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葛根黄酮作为保健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彭游胡小铭
- 关键词:葛根黄酮保健功能食品新资源
- 芸豆功效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芸豆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比较全面。目前芸豆作为普通食品供人们食用,其多种功效还未能充分认识与应用。通过对近年来芸豆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芸豆作为保健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 彭游
- 关键词:芸豆食品新资源
-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的大鼠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DB)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大豆苷元(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DB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明显的DZ。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50mg/kg灌胃给药后,DZ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min)为7.86±3.60。DB中DZ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26.8%。研究表明,前药中原药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虽没有达到预期的改善,但能证明DB是DZ的前药,其前药设计思路有意义。
- 彭游柏杨邓泽元
- 关键词: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HPLC
- 新型染料木素磺酸酯的合成及对小鼠血吸虫病肝肉芽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寻找抗血吸虫病的新候选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了染料木素的磺酸酯衍生物。结果表明:小鼠感染血吸虫病,经过衍生物治疗后,由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面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低剂量组降低到23.2%,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于原药的27.1%及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的27.0%。说明该化合物对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 彭游郎少杰喻国贞柏杨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