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121)
-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6
- 相关作者:洪敏沈丹丹桂黎黎于曦江国荣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玉屏风散抗OV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YPFS)抗OV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方法:建立OVA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第0,14天,分别腹腔注射20μgOVA,自21d时开始雾化吸入0.5%OVA溶液20min,连续7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YPFS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玉屏风散生药3.25,6.5,13g·kg-1,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从雾化期开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1mg·kg-1。最后一次OVA雾化后24h取血,进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中IgE测定;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取右侧肺组织研磨匀浆,检测细胞因子IL-4,IFN-γ,左侧肺上叶做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中Eos及血清中IgE显著增高,BALF中出现大量Eos,肺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浆液性渗出,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管腔狭窄或闭塞,且肺泡间隔变宽增厚,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肺组织匀浆中IL-4增加,IFN-γ/IL-4显著降低,YPFS各剂量组能降低血中Eos及血清中IgE含量,减少BALF中Eos,减轻上述模型的病理改变。同时降低肺组织匀浆中IL-4含量,提高IFN-γ/IL-4。结论:玉屏风散对OVA导致的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降低哮喘小鼠的血中Eos,IgE分泌,肺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降低肺匀浆中IL-4的水平,提高IFN-γ/IL-4,抑制Th细胞向Th2极化。
- 王慧珠洪敏桂黎黎华永庆许惠琴
- 关键词:玉屏风散过敏性哮喘IGE
-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Th2型细胞因子减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评价黄芪甲苷(AS-IV)对Th2过敏性皮炎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在day 1,day 2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地塞米松ip剂量为0.67 mg·kg-1,AS-IV(6.25,12.5,25,50 mg·kg-1,ig)至day 5(诱导相给药),day 6用0.5%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耳组织HE染色,同时部分耳组织制匀浆以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4,IL-13,IL-9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耳组织真皮层明显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IL-9水平显著升高;黄芪甲苷25,50 mg·kg-1诱导相给药能显著抑制模型的耳肿胀度;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甲苷小鼠的耳炎症反应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能显著降低耳组织匀浆中IL-4,IL-13,IL-9水平。结论:黄芪甲苷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 魏筱洪敏沈丹丹桂黎黎江小燕于曦刘海亮江国荣
- 关键词:黄芪甲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白介素-4白介素-9
- 玉屏风散抑制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探讨玉屏风散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小鼠在第1,2天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玉屏风散至第5天(诱导相给药),第6天用0.5%的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并做耳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耳匀浆中白介素-4(IL-4)测定。结果:玉屏风散6.5 g.kg-1(临床等效量)和13 g.kg-1诱导相给药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光镜下测量的耳厚度也表明玉屏风散明显抑制模型小鼠耳肿胀程度;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给予玉屏风散小鼠的耳炎症反应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玉屏风散6.5 g.kg-1组耳组织匀浆中IL-4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玉屏风散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L-4有关。
- 邵建华洪敏牛艳禹良艳廖湘君沈丹丹
- 关键词:玉屏风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耳肿胀白介素-4
- 从血清成分分析探寻玉屏风散的抗过敏效应物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索玉屏风散(YPFS)诱导初期给药对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接触性超敏反应的效应,并利用HPLC-MS(液质联用)法测定玉屏风散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方法: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造模采用Balb/c小鼠第1,2天用1.5%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第6天用0.6%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h后测定小鼠耳厚和耳重。致敏前给予地塞米松ip剂量为0.67mg·kg-1,YPFS(3.25,6.5g·kg-1,ig),毛蕊异黄酮(0.5,5,10mg·kg-1,ip),芒柄花素(0.5,5,10mg·kg-1,ip)2d,并在致敏第1~3天继续给药3d,第4天停止给药(诱导初期给药)。含药血清检测采用ICR小鼠每天给予YPFS醇提物,连续给药3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最后1次给药后1h取血处死动物。血清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利用HPLC-MS法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及耳重显著增加(P〈0.01)。玉屏风散醇提物3.25,6.5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或P〈0.05),减轻过敏性炎症。玉屏风散醇提物含药血清经HPLC-MS测定出3个主要成分,经鉴定分别为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5,10m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模型小鼠耳肿胀度,芒柄花素10mg·kg-1诱导初期给药显著降低耳重。结论:玉屏风散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耳肿胀度,含药血清测得的入血成分经过药效学实验验证,对Th2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表明血清中存在抗过敏作用的活性成分。
- 沈丹丹刘海亮洪敏于曦江小燕江国荣魏筱
- 关键词:玉屏风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耳肿胀
- 基于呼吸道菌群调控的玉屏风散缓解过敏性哮喘作用及机制探索
- 过敏性疾病是由机体对外来抗原所产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所引发的一系列相关脏器的疾病,主要包括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肠炎及过敏性鼻炎等[1]。这些过敏性疾病中,以哮喘最为常见,虽然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在哮喘等过...
- 王思齐
- 关键词:哮喘呼吸道菌群玉屏风散连接蛋白TLRS
- 文献传递
- 基于Th2型过敏性炎症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产生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研究发现,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TSLP)是过敏性炎症一个重要的启动因子,触发DCs介导的Th2型炎症反应。本课题组前期试图从TSLP的角度研究药物抗过敏作用的机制,但发现在现有的过敏性炎症模型中,过敏原攻击后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时,往往TSLP水平已开始降低,难以用于评价药物影响。因此本研究建立了致敏初期TSLP产生的模型,可为探索药物对过敏性疾病初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合适的方法。
- 桂黎黎洪敏王慧珠沈丹丹魏筱华永庆
-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小鼠
- 基于益气固表功效探讨玉屏风散抗过敏复发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5
- 2019年
- 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玉屏风散在防治过敏性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释。该文基于中医药益气固表重要治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及抗过敏复发的作用及机制;明确该方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尤其是抗过敏复发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细胞萃取色谱法及血清药理学筛选该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该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分析;并分别从调控、维持免疫稳态和修复上皮屏障功能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益气固表的科学内涵。
- 郑劼包凯帆李伟袁为远许一凡余雪瑞张雨恒周祎靖陈艳燕洪敏
- 关键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过敏性疾病
- 芒柄花素抑制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机制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过敏性炎症的影响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的方法,BALB/c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柄花素0.5,5,10 mg·kg^(-1)组,每组7只,在第1天,第2天用1.5%FITC溶液进行腹部致敏,每天1次,第6天用0.6%FITC溶液对小鼠右耳进行攻击。各组小鼠从致敏前2 d开始给予芒柄花素至第3天,每天1次,共5次(致敏初期预防给药),造模第6天攻击,攻击24 h后观察小鼠耳肿胀度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耳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耳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IL-9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增加,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P<0.01),耳组织真皮层组织明显水肿,耳组织中IL-4,IL-5,IL-9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致敏初期预防给予芒柄花素能明显减轻耳肿胀度,减少淋巴细胞浸润(P<0.05,P<0.01),减轻耳病理组织学改变,且不同程度地抑制耳组织中2型细胞因子IL-5,IL-9水平(P<0.05,P<0.01)。结论:发现了芒柄花素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新活性,其作用环节在致敏初期,且机制可能与抑制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 王燕陶羽王晓钰包凯帆王璨季律于曦刘海亮江国荣洪敏
- 关键词:芒柄花素过敏性炎症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耳肿胀
- 苍耳亭通过抑制TSLP及其诱导的NK细胞分化减轻过敏性炎症
- 苍耳亭(xanthatin)主要来源于苍耳,是其所有成分中研究最多的主要化合物,苍耳子在临床上有广泛用途,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渊(即西医所谓鼻窦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特别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疗效显著。苍耳亭在...
- 王霄彤
- 关键词:上皮细胞TSLP过敏性炎症
- 文献传递
- 通过玉屏风散效应成分的作用探索NLRP3调控IL-33的新机制
- 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是机体接触抗原物质或半抗原物质后引起的特殊免疫应答,属于变态反应中反应性过高的类型(I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肿、痒、疹、喘、流液等症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由于广泛接触外来抗原,成为过敏性疾病的好...
- 姚露
- 关键词:特异性皮炎玉屏风散NLRP3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