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60016)

作品数:16 被引量:241H指数:8
相关作者:郑欣费爱华蒋旭峰袁梦倩陈楚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乡村
  • 5篇农村
  • 5篇J
  • 4篇文化
  • 3篇农村文化
  • 3篇乡村文化
  • 3篇乡村文化建设
  • 3篇乡村治理
  • 3篇村治
  • 2篇压力型体制
  • 2篇医生
  • 2篇实证
  • 2篇书屋
  • 2篇农村文化建设
  • 2篇农家书屋
  • 2篇农民
  • 2篇文化传播
  • 2篇文化治理
  • 2篇乡村传播
  • 2篇乡村社会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市社会科...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作者

  • 4篇郑欣
  • 3篇蒋旭峰
  • 3篇费爱华
  • 2篇曹甜甜
  • 2篇唐莉莉
  • 2篇陈楚洁
  • 2篇袁梦倩
  • 1篇朱玲
  • 1篇孙凤
  • 1篇崔效辉
  • 1篇张春琳

传媒

  • 4篇学海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新闻世界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策传播中的村干部角色:权威消解、重构与政策协商——基于对JD市农村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农村干群关系的疏离以及村干部的权威日趋消解,给涉农政策传播带来了新问题。村干部面临着权威性衰落和信任危机,这导致国家政策在农村的传播与实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是在"协商"中建立的,村干部不仅应该担负起政策传播的责任,同时作为乡村权力的代表者,村干部还应该积极为村民建构政策协商的公共空间。
唐莉莉蒋旭峰
关键词:村干部舆论领袖
乡村社会日常人际传播及其社会功能被引量:7
2016年
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主要有"招呼"、"聊天"、"闲话"和"骂街"四种类型。日常人际传播是乡村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形成和运行的纽带,是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方式,也是村民形成社区心理认同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关联功能。日常人际传播明确了传播者在村庄里的地位和角色,有助于乡村社会规范的形成和乡村社区秩序的维护,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具有一定的秩序建构功能。另外,面对"拥挤"的乡村社会,日常传播也有利于妒忌和怨恨等不良情绪排泄,化解乡村纠纷,发挥安全阀功能。
费爱华
关键词: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社会功能
农村科技经纪人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演变:以江苏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对江苏省J市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实证调查表明,农业科技经纪人是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社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以农技员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科技经纪人在农村科技传播中存在着缺位与失位,而新型农业科技经纪人由于发展不成熟,其角色的扮演和功能发挥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农业科技经纪人"中间人"角色的扮演,降低了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农业科技经纪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经纪人组织化的发展,将农业科技经纪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程序。
孙凤
关键词:经纪人角色扮演
传播的断裂: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以江苏省J市农村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农村文化建设可视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关注的是农村社区中意义的共享和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乡村治理中的压力型体制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作用。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传播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应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实现乡村的文化治理。
陈楚洁袁梦倩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治理
对农传播中的农民权益问题:基于受众本位论的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与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受众本位论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获得及受众权利保障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在目前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受众角色缺席的背后,实际上是媒体责任和政府义务的双重缺位。承认且保障农村居民受众权利,本质上是对其公民权和公共物品选择权的尊重。实行多元治理与商业逻辑的协商与共谋,是确立农村居民受众地位和提高对农传播效果的必然之路。
郑欣
关键词:对农传播农民权益受众本位商业逻辑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政治传播效果研究——以“两会”信息在淮安市H村的传播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两会"报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关于"两会"报道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两会"信息在乡村社会传播的研究成为盲点。本文以2009年"两会"信息在淮安市H村的传播为例,通过实证调查,了解村民们究竟是如何接触和关注一年一度的"两会"的,着重研究政治信息的乡村传播效果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寻目前的乡村政治文化格局如何受到由多元传播渠道所构成的政治信息传播环境的影响。
郑欣朱玲
关键词:政治传播政治文化乡村治理
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蒋旭峰曹甜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文化传播与农村文化治理:问题与路径——基于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8
2011年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陈楚洁袁梦倩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治理文化认同
治理困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农家书屋为例被引量:69
2012年
农家书屋工程属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J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满足情况的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一的农家书屋存在建设和使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并面临着选择性政策执行、数字化政绩游戏、乡村干部责任缺失与信任危机等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治理困境的影响。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从而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的合作、参与、协商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郑欣
关键词:农家书屋传播社会学乡村文化建设压力型体制乡村治理
“电视下乡”:新时期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逻辑被引量:12
2012年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在中国农村迅速普及,客观上为国家介入乡村治理并对乡村社会进行整合提供了一个"经济"而有效的策略。通过电视下乡,农民的自主意识、组织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逐步懂得运用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有能力与乡村的各种赢利型经纪人进行合法抗争。电视下乡是一种国家力量对乡村社会的"嵌入",建立了政策"直达"机制,瓦解了基层政府及村庄精英对乡村的垄断。电视传播建立了农民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提升了国家在广大乡村民众中的权威地位。"电视下乡"改变了乡村政治生态,形成了农民、中央政府、基层政府之间的"三角"关系,从而在乡村社会形成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民三种力量相互制衡的动态均衡。
费爱华
关键词:乡村治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