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2-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凤梅陈勇王玲孟沫然潘琪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原儿茶酸
  • 7篇儿茶
  • 7篇儿茶酸
  • 6篇病毒
  • 5篇米夫
  • 5篇拉米夫定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鸭乙肝病毒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肝病
  • 3篇肝炎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组合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原代肝细胞
  • 2篇抗病毒

机构

  • 7篇湖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篇韩凤梅
  • 6篇陈勇
  • 3篇王玲
  • 3篇孟沫然
  • 2篇蔡文涛
  • 2篇王俊俊
  • 2篇潘琪
  • 1篇李弘剑
  • 1篇黄灿华
  • 1篇邹奕
  • 1篇刘倩
  • 1篇李媛
  • 1篇高珊
  • 1篇王久君
  • 1篇白佳
  • 1篇魏于全
  • 1篇李月琴
  • 1篇赵西平
  • 1篇赵霞
  • 1篇刘锐

传媒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联合使用对各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100 mg·kg-1),原儿茶酸组(100 mg·kg-1),拉米夫定+原儿茶酸组(100+100 mg·kg-1),每组6只,单次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HPLC测定大鼠血药中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的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相比,联用后拉米夫定的V/F显著减小,AUC0-t显著增大,t1/2ka极显著增大,tpeak显著增大,CL/F极显著减小;原儿茶酸的t1/2β显著增大,t1/2ka、tpeak极显著增大。结论两药联用使用后,存在明显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柳力蔡文涛陈勇韩凤梅
关键词:拉米夫定原儿茶酸药动学相互作用
原儿茶酸与拉米夫定体外联合抗HBV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观察拉米夫定(3TC)与原儿茶酸(PA)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在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3TC、PA、3TC+PA溶液,每4 d换用含相同药物浓度的新鲜培养液,第8天末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量,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培养液中HBV DNA的拷贝数,计算不同药物处理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及HBV DNA的抑制率,并用金正均Q值法分析联合用药的抗HBV效果,确定联合用药的最佳配比及给药剂量.结果表明,与单用PA或3TC组相比,当PA∶3TC≥100时,联合用药组对HepG2.2.15细胞HbeAg和HBV DNA有相加抑制作用,对HbsAg有协同抑制作用.
吴文华张晓雷韩凤梅
关键词:原儿茶酸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EPG2.2.15细胞
病毒蛋白质组学:病毒学研究前沿被引量:3
2010年
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宿主的环境.它们能够编码多种多功能蛋白质,这些蛋白能与宿主蛋白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以完成病毒的各种功能.迄今,尽管许多病毒的基因组已测序完成,但由于受到病毒影响而发生相应改变的宿主蛋白组、宿主蛋白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酶剪接过程还未被完全阐明.近年来新兴的高通量技术,如基于质谱技术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且有望在上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综述主要探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病毒颗粒蛋白质组学,病毒结构蛋白质组学和病毒影响的宿主蛋白质组学等病毒蛋白质组学中的前沿领域.
周圣涛刘锐赵霞黄灿华魏于全
关键词:病毒蛋白质组学
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药物组合体内抗鸭乙肝病毒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实验动物为感染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鸭,抗病毒阳性对照药为阿昔洛韦(100.0 mg/kg),保肝护肝阳性对照药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简称门鸟,5.0 g/kg),研究在不同的给药剂量及不同的给药时间的条件下,原儿茶酸(PA)与拉米夫定(3TC)药物组合(1∶1,质量分数)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与保肝护肝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TC/PA体内抗DHBV的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一方面其抗病毒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阿昔洛韦,另一方面保肝护肝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门鸟.
张建武马恒魏一王玲孟沫然韩凤梅陈勇
关键词:药物组合原儿茶酸拉米夫定乙肝病毒雏鸭抗病毒作用
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年龄I〉60岁患者为老年组,32例年龄〈60岁患者为中青年组。均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2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分别占93.75%(15/16)、100.00%(16/16)、50.00%(8/16),中青年组达RVR、EVR、SVR者分别占90.63%(29/32)、100.00%(32/32)、78.13%(25/32),2组达SVR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发生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93.75%(15/16)比59.38%(19/32),87.50%(14/16)比53.13%(17/32),56.25%(9/16)比21.88%(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生化学应答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患者和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达到SVR者明显多于老年患者和使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8.12%(25/32)比50.00%(8/16),80.00%(28/35)比38.46%(5/13)](P〈0.05)。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年龄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
李媛王久君刘倩高珊白佳郝友华丁红晖赵西平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老年疗效
拉米夫定联合原儿茶酸对鸭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原儿茶酸(PA)、拉米夫定(3TC)单用以及联合对鸭HBV(DHBV)感染、复制不同时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感染DHBV的鸭原代肝细胞模型,从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研究PA、3TC单用及合用的抗病毒效果。结果:PA、3TC单用及其合用,分别于DHBV感染前,感染的同时及感染后给药,均可有效抑制DHBV对鸭原代肝细胞的感染。虽然PA与3TC合用对DHBV的预防与阻断作用与单用3TC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对DHBV的吸附与进入,感染活性与复制能力,以及肝细胞中AST,ALT酶活的抑制能力均显著强于单用3TC组。结论:PA与3TC药物组合不仅有比二者单用更强的抗DHBV作用,而且对DHBV所致鸭原代肝细胞损伤也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王玲潘琪孟沫然陈勇韩凤梅
关键词:鸭乙肝病毒拉米夫定原儿茶酸体外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与UXT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聚合酶(HBV Pol)在肝细胞内潜在的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为揭示HBV Pol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HBV在细胞内复制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GBKT7-Pol,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得到与HBV Po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再通过GST-Pull down验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宿主蛋白Ubiquitously Expressed Transcrip(tUXT),GST-pull down确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UXT为一潜在的与HBV Pol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因子,这可能为研究HBV Pol在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提供线索。
陈孟璋邹奕李君武李月琴李弘剑周天鸿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
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药物组合体内抗鸭乙肝病毒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3TC)联合原儿茶酸(PA)对鸭体内鸭乙肝病毒(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模型随机分为3TC组,PA组,3TC/PA合用组及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5天、给药第10天及停药后第3天取血,检测血清中DHBV DNA、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对各时间点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PA、3TC单用及合用对雏鸭血清DHBV DNA有抑制作用,且合用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停药3天后仍与给药前有显著性差异。同时,3TC与PA合用组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以及ALB和TBil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另外,3TC组肝脏病理形态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但PA及其与3TC合用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3TC与PA合用可有效抑制雏鸭的DHBV感染,且对DHBV所致雏鸭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潘琪王玲王俊俊陈勇韩凤梅
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原儿茶酸
原儿茶酸对HepG2.2.15细胞和大鼠原代肝细胞膜转运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原儿茶酸(PA)对HepG2.2.15细胞和大鼠原代肝细胞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阴离子转运蛋白(Oatp1A1)和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HepG2.2.15细胞和大鼠原代肝细胞经不同浓度PA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膜上P-gp、Oatp1A1和Oc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HepG2.2.15细胞经PA处理48h后,低浓度PA(0.5μg/mL)显著下调P-gp和Oatp1A1 mRNA的表达,高浓度PA(50μg/mL)显著上调P-gp和Oatp1A1 mRNA的表达;低、中、高浓度PA均显著上调Oct1 mRNA的表达。大鼠原代肝细胞经PA处理48h后,低浓度PA(0.5μg/mL)显著下调Oatp1A1和Oct1 mRNA的表达,高浓度PA(50μg/mL)显著上调Oatp1A1和Oct1 mRNA的表达。结论:PA对HepG2.2.15细胞和大鼠原代肝细胞膜上P-gp、Oatp1A1和Oct1 mRNA的表达有显著影响,提示当PA与上述转运体底物药物共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吸收相互作用。
孟沫然王俊俊蔡文涛陈勇韩凤梅
关键词:原儿茶酸HEPG2.2.15细胞大鼠原代肝细胞P糖蛋白
原儿茶酸对Huh7细胞中HNF1α表达的抑制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原儿茶酸(0,0.1,1,10μg/m L)处理Huh7细胞24 h和48 h对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原儿茶酸不仅能抑制Huh7细胞中HNF1α的mRNA表达水平,也能抑制Huh7细胞中HN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由于HNF1α可以调控乙肝病毒的S1和C启动子活性,本研究结果提示,原儿茶酸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HNF1α的表达而发挥抗HBV作用.
代小青刘纯陈勇韩凤梅
关键词:原儿茶酸HUH7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