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
- 作品数:154 被引量:644H指数:12
- 相关作者:易克贤郁崇文郑金龙习金根崔国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剑麻残渣皂苷元高产率菌株的筛选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将剑麻皂苷转化成皂苷元.采集桂林喀斯特地貌土壤样品,从能够降解皂苷糖基的多个菌株中筛选出JM-7,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条件:温度30℃、pH为6、发酵时间5 d、底物质量浓度6 g/L,并且对产物皂苷元进行了HPLC检测和单晶衍射测定.
- 孙昊刘建国朱桂梅李海云郝再彬
- 关键词:皂苷元菌株筛选发酵优化
- 野生大麻种质资源表型及其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以中国12份野生大麻种质及4个对照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栽培试验,调查叶长、叶宽和叶柄等11个表型性状,并采用CTAB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分析了其表型性状及RAPD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Farthest neighbor和UPGMA方法分别构建了表型及RAPD聚类图。结果表明,野生大麻表型变异非常丰富,11个表型在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最小的为有效分枝数;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6条带,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4.52%。基于表型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全部12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且根据高纬和中低纬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另外2个类群仅包括3份栽培大麻;基于RAPD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同样分为3个类群,总体上呈现地域性分布,但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并未区分开,云南、新疆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东北、华北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西藏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应该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野生大麻的利用和工业大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 汤志成陈璇张庆滢郭鸿彦杨明
- 关键词:种质资源类群表型聚类分析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苎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根型苎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了解苎麻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了种植不同苎麻的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结果】不同根型苎麻的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相似,但是种植苎麻的根际与自然休闲处理(对照)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差异。根际土壤真菌的OUT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CK(自然休闲处理)> R3(中根型)> R2(浅根型)> R1(深根型)。苎麻的根际土壤真菌在门水平包括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其中担子菌门为第一优势门。在属水平丰度较高的有木耳属、梨孢霉属、斜盖伞属。【结论】不同根型苎麻对根际定殖的真菌类群存在选择性,并影响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 汤涤洛涂修亮付聪熊伟汪红武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苎麻
- 早稻可降解麻地膜育秧机插技术试验与示范被引量:12
- 2013年
- 对比考察了早稻机插秧盘垫麻地膜与不垫麻地膜育秧的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与秧盘不垫麻地膜相比,秧盘垫麻地膜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机插质量和效率,产量比秧盘不垫麻地膜增加了20.4%。
- 熊常财李景柱汪红武余安安李新汤涤洛
- 关键词:早稻机插育秧
- 大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能力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四种大麻对重金属Pb、Zn、Cd的耐性及富集能力,并评价螯合剂对富集效果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低水平Pb、Zn、Cd处理对大麻株高及干物质积累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水平Pb、Zn、Cd处理下,四种大麻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对ym2影响最小,ym164影响最大。添加螯合剂后提高了四种大麻对Pb、Zn、Cd的吸收,但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效果降低。四种大麻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富集能力为ym2>ym108>ym1>ym164。实验表明,大麻具有修复重金属Pb、Zn、Cd污染土壤的潜力。
- 曾民郭鸿彦郭蓉杨明毛昆明
- 关键词:大麻重金属复合污染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
- 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2016年
- 以聚丙烯(PP)为基体,选用两种红麻粉[包括红麻韧皮粉(KB)、红麻芯秆粉(KS)]分别作为填料,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造粒及模压成型方法制备红麻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观察其微观结构,分析了KB与KS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处理对红麻粉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麻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逐渐下降,弯曲强度则逐渐增加;当红麻粉质量分数达到20%时,KB/PP和KS/PP两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都出现最大值,分别为41.33、39.29 MPa;红麻粉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25%,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不断增加,冲击强度则出现下降;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红麻粉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
- 易路杨建平郁崇文
- 关键词: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12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12个不同亚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701条带,其中593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34.9%。用UPGMA法建立了12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三组。其中,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同时为新引材料SUZANNE的类型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 吴建忠赵东升黄文功刘岩于莹姜卫东赵茜康庆华程莉莉袁红梅吴广文关凤芝
- 关键词:亚麻SRAP聚类分析
- 不同品种工业大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从4个工业大麻品种不同部位叶的600块组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76株(云麻3号71株、云麻4号107株、云麻5号95株、云晚6号103株),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鉴定发现这些内生真菌分属于20个属,其中6个属普遍存在于4个品种中,炭疽菌Colletotrichum是大麻的优势菌属,在4个品种中的优势度均大于50%.大麻4个品种的内生真菌分离率在0.47-0.71之间,平均为0.63.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偏低、宿主专一性较小.
- 金蕊刘飞虎杨明挚
- 关键词:工业大麻内生真菌多样性
- 工业大麻新品种汾麻3号的选育被引量:12
- 2017年
- 汾麻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大麻新品种。2012年、2013年2年参加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2点次平均麻籽产量1 349.7kg/hm^2,比对照晋麻1号(1 190.2kg/hm^2)增产13.4%。该品种2015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六次会议认定,命名为汾麻3号。其主要特征:雌雄异株,株高2~2.5m,茎粗1.5~3cm,分枝高120~160cm,种子千粒重28~30g,叶片肥大、苗期浅绿色,后期深绿色,茎绿色,上下茎杆粗细均匀,分枝多,麻籽产量较高。群体一致性较好,全生育期为110d左右。是适合山西省生态条件的第1个籽用工业大麻品种。
- 康红梅赵铭森孔佳茜高金虎孟晓康冯旭平
- 关键词:大麻育种
- 高产剑麻的养分累积特性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解高产剑麻的养分累积特性,分析了高产剑麻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高产剑麻干物质在根系、茎和叶片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24%、40%和36%。N、P、K主要积累在叶片和茎中,Ca、Mg和Cl主要积累在叶片中,S、Zn、B和Mo主要积累在茎中。每生产1t高产剑麻叶片对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的吸收量分别为3.20kg、0.34kg、3.26kg、9.36kg、0.81kg、0.80kg、1.43g、7.00g、4.27g、0.04g和67.68g,每收获1t剑麻叶片被带走的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分别为1.34kg、0.16kg、2.14kg、5.24kg、0.55kg、0.28kg、0.31g、2.49g、1.80g、0.01g和37.01g。
- 习金根郑金龙易克贤
- 关键词:养分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