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1)
- 作品数:14 被引量:436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杜尧东伍红雨段世萍胡飞陈新光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气候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低温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了3个低温处理(24h最低~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7~12℃、5~10℃和3~8℃),分析了播种后不同天数低温对番茄种子(品种:红贞女)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8~25℃)相比,日均温低于10.0℃(相当于低温胁迫处理7~12℃)时,番茄种子萌发开始受影响,温度越低影响越大。播种后越早经受低温番茄种子萌发受影响越大,播种后3d内经受低温胁迫,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率均有较大的下降,播种6d后低温胁迫对其萌发指标的影响较小。低温导致了番茄种子α-淀粉酶活力下降,相对离子渗漏率增加。低温影响了番茄种子萌发贮存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增加了细胞膜的透性,导致外渗物增多,从而降低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率。因此,露地育苗时应避免在萌发的早期受低温影响,以提高番茄的出苗和壮苗率。
- 杜尧东段世萍陈新光胡飞
- 关键词:番茄种子低温胁迫萌发Α-淀粉酶活力
- 不同氮素水平辣椒幼苗对低温响应的差异被引量:8
- 2010年
- 为研究低温对不同氮素水平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g·L-1,2.00g·L-1和3.00g·L-13个浓度尿素水溶液培养的3个品种辣椒4叶1心期幼苗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处理。结果显示:3个辣椒品种幼苗对相同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其受低温危害由轻到重依次为中椒四号、市祥206和红龙。3个氮素水平下培养的3个品种辣椒幼苗进行连续3d11.0/5.0℃(Ⅲ)低温处理后,均危害严重,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危害的程度因品种和氮素水平高低存在差异,氮素水平愈低受害愈重。连续3d15.0/9.0℃(Ⅰ)或13/7℃(Ⅱ)对辣椒幼苗处理后,受危害的程度仍因品种和氮素水平高低存在明显差异,但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减小,均能恢复生长,且氮素水平愈高,与对照的差异愈小。氮素水平影响辣椒幼苗对低温的响应,浓度较高时(3.00g·L-1)辣椒幼苗抵御低温的能力较强,较高的氮素水平虽能减轻低温对辣椒幼苗的影响程度,却不能完全抵消低温的危害。
- 段世萍杜尧东陈新光胡飞
- 关键词:辣椒幼苗氮素水平
- 近50年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0
- 2012年
- 利用华南地区110个台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定义各站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运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年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强降水频次在华南中部较大、广东沿海和广西西部内陆较小;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有3个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一致性异常特征是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而东、西反向和南、北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异常模态。在时间分布上,华南的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夏半年极端强降水频次占全年总频次的83.7%;1960年代和1980年代极端强降水频次较少,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极端强降水频次有由少变多的趋势。华南区域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气候倾向率不一致,除中部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大部呈上升趋势,华南区域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的平均序列也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从区域变化特征上可分为6个主要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趋势,其中有3个区域的代表站先后发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现象。
- 陆虹陈思蓉郭媛何慧徐圣璇
-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突变
-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
-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灾害
- 文献传递
- 华南区域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1961~2008年华南区域5个辐射观测站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10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计算华南区域各地逐月、逐年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区域年太阳总辐射的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河谷、平原多于山区。1961~2008年华南区域太阳总辐射总体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呈波动式下降,90年代后期以来又有所回升。
- 李艳兰何如杜尧东
-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
- 2009年11月中旬广东省强冷空气的特点及成因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中旬广东省强冷空气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冷空气的特点是出现时间早、日平均气温低、气温回升缓慢、降水偏多;发生的可能气候成因是大气环流从纬向型调整为经向型,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的间接影响。
- 黄珍珠胡娅敏李春梅
- 关键词:气候学
- 1961-2008年华南地区极端气温的非对称变化被引量:28
- 2010年
- 选取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季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华南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在2003年、1978年发生突变,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性变化;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48℃.10a-1)明显高于极端最高气温(0.20℃.10a-1)的线性增温速率;华南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四季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极端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明显,而极端最低气温在夏季、冬季增温明显;华南极端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珠江三角洲、粤东南沿海和海南部分地区增温最明显,而在冬季,极端最高气温在广西西北部地区降温明显。
- 伍红雨杜尧东
- 关键词:极端气温突变
- 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的气候适宜性被引量:24
- 2010年
- 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柑桔气候适宜度模型,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并分析了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各生育期气候适宜性以及中国亚热带地区各县区的平均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柑桔花芽分化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的适宜性较低、风险较高,其他各生育期的适宜性较高、风险较低,影响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关键问题是冷害和伏旱.柑桔温度适宜性的地域分异呈纬度地带性规律;降水适宜度最适宜型分布在亚热带中部"射阳-那坡"一线区域,其东南为适宜型区,西北为次适宜型区,高山区为不适宜型区;日照适宜度与实际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大致呈高纬度区高于低纬度区、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受温度因子的限制,气候适宜度与温度适宜度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南部大于北部,基本也呈纬度地带性规律.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分析可知,整个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说明气候变化引起了中国亚热带柑桔适宜区和关键生育期的变动.
- 段海来千怀遂李明霞杜尧东
-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气候变化柑桔中国亚热带地区
- 近48年华南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3
- 2011年
- 利用1961-2008年华南110个测站年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和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48 a来,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整体上呈自南向北减少的分布特点,最高中心位于广西南宁(2 552 h),最低中心在广西金秀(1 172 h)。华南平均年日照时数以4.09 h/a的速率明显减少,高于全国平均值,并存在22 a和11 a的显著周期振荡,在197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华南年日照时数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地区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其中有3个减少中心,分别位于广东深圳(-12.86 h/a),海南澄迈(-12.85 h/a)和广西横县(-11.85 h/a)。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与总云量分布几乎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大部分相反。广东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在明显增加,日照时数在显著减少。
- 伍红雨杜尧东潘蔚娟
- 关键词:日照时数总云量
-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春、秋季减少,冬、夏季增加。广西干旱指数、干旱受灾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秋旱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多。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少雨年的频率增多是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则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