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4)

作品数:23 被引量:696H指数:15
相关作者:张强邓振镛白虎志王强刘志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6篇水稻
  • 6篇小麦
  • 5篇冬小麦
  • 5篇作物
  • 4篇水稻高温热害
  • 4篇土壤
  • 4篇土壤贮水
  • 4篇气候变化背景
  • 4篇热害
  • 4篇贮水
  • 4篇黄土高原
  • 4篇高温
  • 4篇高温热害
  • 3篇水分
  • 3篇土壤贮水量
  • 3篇气温
  • 3篇贮水量
  • 3篇降水

机构

  • 14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甘肃省气象局
  • 6篇武汉区域气候...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甘肃省气象科...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湖南省气象科...
  • 3篇海南省气候中...
  • 3篇河南省气象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甘肃省气象信...
  • 2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青海省防灾减...

作者

  • 9篇张强
  • 8篇邓振镛
  • 7篇白虎志
  • 5篇刘志雄
  • 5篇王强
  • 4篇刘安国
  • 4篇王润元
  • 4篇万素琴
  • 4篇王劲松
  • 3篇帅细强
  • 3篇成林
  • 3篇谢佰承
  • 2篇刘荣花
  • 2篇董安祥
  • 2篇徐金强
  • 2篇李林
  • 2篇柳媛普
  • 2篇倾继祖
  • 2篇马志红
  • 2篇王鹤龄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气象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27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中部近53a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3a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
关键词:河西走廊中部降水变化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研究
根据湖北省历年气象资料,用数理统计和编程方法分析湖北各地区从有气象数据以来(1951年始)至2010年共60年间热害的动态变化,研究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演变的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高温事件趋...
陈升孛刘安国张亚杰吴坤悌杜建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高温热害
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旱塬区最具代表性的董志塬所在地西峰站冬小麦2m土层20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减少是旱塬区现代气候暖干...
邓振镛张强王强张谋草倾继祖王润元王鹤龄徐金芳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冬小麦产量
文献传递
湖北省水稻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为了揭示近年来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以1971-2006年7月下旬至8月底的湖北省历史气象资料,利用ArcGIS技术和M-K突变分析方法,对灾害的状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此灾害有明显的增强趋势,鄂西北地区强度增强趋势最明显;发生范围由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扩张;2000-2006年间是湖北省盛夏低温冷害最强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2年发生了2次突变。这种变化增加了湖北水稻生产的风险,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杨爱萍冯明刘安国
关键词:水稻低温冷害ARCGIS
河南省稻麦类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1
2010年
小麦和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利用河南省小麦和水稻的历史观测资料,结合DSSAT-CERES小麦和ORYZA2000水稻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河南省稻麦类作物在历史气候变化条件下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呈缩短趋势,但播种-越冬天数平均每10 a增加1.7 d,开花到乳熟天数平均每10 a增加2-4 d,返青后各生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水稻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拔节期以前,分蘖前的生育期间隔天数以缩短为主,拔节后以延长为主。雨养小麦模拟产量和水氮增产潜力均呈减少趋势;随着播种期的提前,水稻减产趋势逐渐减弱。
成林薛昌颖李彤霄马志红
关键词:气候变化作物模型生育期
气候变化与波动对龙羊峡流量的影响及未来趋势的预估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从气候变化与波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发现气温、降水及蒸发的波动变化对水库流量有很大影响,依此关系建立了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龙羊峡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两个时期(2010s、2020s)龙羊峡平均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年-2008年)增加,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A2情景下平均流量分别增加6.3%(2010s)和6.1%(2020s),B2情景下增加20.0%(2010s)和10.7%(202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龙羊峡灌区的可能影响将利大于弊,但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申红艳李林陈晓光戴升王振宇刘彩虹
关键词:气候变化
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选择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5个春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天然土壤水库,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m土层最大贮水量分别达470mm、582mm和617mm,但实际贮水量只有190mm、230mm和370mm,实际贮水量只相当于最大贮水量的40%、40%和60%,总的趋势是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大.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别为春小麦全生育期2m土层农田实际耗水量153mm、175mm和323mm,有随湿润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土壤贮水量是该区域春小麦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土壤水分籽粒生产力为0.24~1.0kg.mm-1,平均为0.67kg.mm-1,总生物产量生产力为1.41kg.mm-1,随干旱程度增加明显递减.对不同水分气候区要采取增加土壤水库库容的各种抗旱措施,以提高土壤贮水量的利用效率.
邓振镛王强张强王润元白虎志王劲松徐金芳
关键词: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春小麦土壤贮水量水分生产力
B2情景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B2情景下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的变化,应用B2情景下逐日气象要素预测值,采用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对2011—2050年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7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5%~12%;其中双季早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5~4.5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7%~14%,双季晚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3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2%~10%。雨养条件下,2011—2050年双季稻全生育期与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全生育期相差不大,但产量降幅较大。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单产比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下降9%~21%,其中双季早稻下降3%~14%,双季晚稻下降13%~33%。在B2情景下,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表明,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雨养条件下的双季晚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生产的影响。
帅细强邹锦明谢佰承刘志雄
关键词:作物模型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被引量:49
2009年
利用湖北省1961-2005年气象资料、水稻产量资料、水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早、中稻孕穗-乳熟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得出:①中稻高温热害以20世纪60年代最重,2001-2005年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轻;早稻高温热害以2001-2005年最多,60年代第二,80年代最少;21世纪初有加重的趋势。②中稻高温热害日数表现为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早稻高温热害日数,自西向东递增。③对中稻而言,鄂东地区和鄂西北岗地部分地区,有20%以上年份出现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鄂西南东部、鄂西北大部、江汉平原及鄂东北部也有10%~20%的年份出现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对早稻而言,鄂东地区和江汉平原有15%以上年份出现早稻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
万素琴陈晨刘志雄周月华邓环高素华
关键词:水稻高温热害
高原地区农作物水热指标与特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对作物农业气象条件鉴定、作物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记载对比评估分析等手段,整理和总结了髙原地区7种粮食作物、6种经济作物、6种特色作物、7种瓜果作物和4种中药材等共计30种农作物水热指标以及冬小麦和春小麦土壤水分指标.高原地区作物水热指标具有4个明显特点,釆用不同积温界限值来确定不同作物属性热量指标,喜凉、中性、喜温和喜热作物分別釆用≥0℃、≥5℃、≥10℃和≥15℃积温界限值作热量指标.不同温度带作物适宜的热量指标差异明显,有随温度带愈冷凉作物热量指标呈偏低的趋势.不同水分气候区作物水分指标差异较大,有随湿润度增加作物水分指标呈递减的趋势.作物水热指标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缓慢变化,气候变暖使作物全生长期延长,对同一熟性品种而言,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趋势;气候变干使作物水分指标有增加趋势.农作物水热指标是衡量作物适生种植的重要标准,是引种、作物布局、栽培管理、髙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科学依据,是气象为农业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也是服务工作的前提.
邓振镛张强王强王润元王劲松徐金芳
关键词:农作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