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8-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8-04)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蔡运龙王尧潘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3篇乌江流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太阳黑子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侵蚀强度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径流
  • 1篇径流特性
  • 1篇互相关
  • 1篇基于GIS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篇蔡运龙
  • 3篇潘懋
  • 3篇王尧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拟——基于GIS、RUSLE和ANN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本研究在GIS技术支撑下选择RUSLE模型作为基础模型,估算乌江流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年均土壤侵蚀量,结合ANN技术,预测2001—2010年乌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该流域近30年来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USLE模型计算乌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结果和以往土壤侵蚀调查估计的结果比较吻合,但由于RUSLE模型不计算重力侵蚀,因此计算结果仍与实测输沙模数有所出入。90年代潜在土壤侵蚀模数比80年代高,流域潜在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其中三岔河流域和马蹄河/印江河流域年均潜在土壤侵蚀模数最高。3种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中,林地的土壤保持量最大,耕地次之,草地最少,这与非喀斯特地区在水土保持效果上通常林地>草地>旱地的结论有所不同。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得到乌江流域2001—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结果显示,21世纪前10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大幅降低,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90年代的23.13 t/(hm2·a)降低为1.01 t/(hm2·a)。三岔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黔西、金沙、息烽、修文、贵阳、平坝、思南、石阡、沿河和松桃等县市应是"十二五"期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对象。
王尧蔡运龙潘懋
关键词:RUSLEANN土壤侵蚀乌江流域
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根据贵州省乌江流域20世纪80年代初和2000年左右的15幅Landsat MSS/ETM遥感影像数据、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数据和GIMMS/AVHRR NDVI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1980—200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乌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1980—2000年的20a间,流域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量结构变化明显,呈好转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大小为:裸岩石砾地<其他林地<建设用地<有林地<水域<水田<低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高覆盖度草地<疏林地<中覆盖度草地<旱地。旱地、中覆盖度草地和疏林地是流域内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从不同侵蚀等级的发生区域来看,各强度类型侵蚀都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度为50%~60%的地区,侵蚀存在50%~60%的植被覆盖度临界值,这与非喀斯特地区随着植被盖度降低,侵蚀强度逐渐增大的规律不同。
王尧蔡运龙潘懋
关键词:土壤侵蚀强度植被覆盖度乌江流域
基于小波分析的径流特性和影响因素多尺度分析——以通天河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基于通天河直门达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对其进行特性分析和预测研究。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径流数据小波系数的实部、模平方和方差等参数的计算分析,得知通天河年径流时间序列存在27年和16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它们主导着通天河年径流长期变化特性。之后,对太阳黑子活动与该流域径流特性进行小波互相关分析,得知太阳活动和径流在8~15年的尺度上存在强相关,在40年的尺度上存在弱相关。
刘笑彤蔡运龙
关键词:小波分析太阳黑子互相关
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壤侵蚀与地貌特征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结合乌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分布图和研究区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乌江流域土壤侵蚀在海拔高度、坡度、地表起伏度和粗糙度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包括微度、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5种类型,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乌江流域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高程特征呈现单峰现象,中度以上侵蚀的高程特征呈双峰现象。流域中度及中度以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坡度特征为单调下降趋势,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5°左右存在一个侵蚀临界坡度。乌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随地形起伏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存在7~16m临界起伏度;各类型土壤侵蚀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喀斯特地区流域尺度侵蚀强度的变化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对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的变化不敏感。
王尧蔡运龙潘懋
关键词:土壤侵蚀地貌特征乌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