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513)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卫秦芝庄志雄姚朗张卫东栗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测定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感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后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Hamilton 10μL微量进液器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浓度为105cfu/μL),通过假头与盾板间缘凹处注入已部分吸血的未交配的长角血蜱成蜱血腔内,在染毒后1 h,6 h,12 h,24 h及48 h后收集长角血蜱的血淋巴,使用南京建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其血淋巴中SOD的活性。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收集到的不同时间段的血淋巴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后发现,实验组在感染后48 h内,酶活性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SOD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又降低,在12 h达到(11.1999±1.3248)U/mL,并且与实验组此时间段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6);而在48 h降为最低,与1 h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长角血蜱受到一定浓度的汉赛巴尔通体攻击后,血淋巴SOD酶活性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抑制。
- 李志芳刘起勇张卫东宋秀平栗冬梅马怀雷赵帆孟凤霞任东升靳建超林杰吴海霞
- 关键词:汉赛巴尔通体长角血蜱超氧化物歧化酶
- 首次在长角血蜱中检测到汉赛巴尔通体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检测长角血蜱中汉赛巴尔通体的携带情况。方法将采获于石家庄市灵寿县的长角血蜱分组,经无菌处理后研磨匀浆,一部分直接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另一部分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培养基上,在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后,挑取疑似菌落进行PCR检测。对所得阳性条带的PCR产物测序,并将所测核酸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菌落提取的DNA样品中有2个样品出现阳性条带,但测序未得结果;直接提取的DNA样品中有1个样品出现阳性条带,经过同源性比对后为汉赛巴尔通体。结论石家庄市灵寿县采集到的长角血蜱中存在汉赛巴尔通体感染,这是首次在长角血蜱中检测到汉赛巴尔通体。
- 吴海霞李志芳刘起勇张卫东栗冬梅马怀雷鲁亮刘京利
- 关键词:长角血蜱汉赛巴尔通体聚合酶链反应
- 应用荧光DDRT-PCR初探低剂量的ECPs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的机理
- 2007年
- [目的]用荧光DDRT-PCR技术寻找低剂量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过氧化氢(H_2O_2)、甲醛(FA),三氯乙烯(TCE)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诱导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_2O_2、FA、TCE对细胞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适应性反应的模型。然后用荧光DDRT-PCR寻找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适应性反应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鉴定和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按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适应性反应组处理细胞后,DDRT-PCR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有60个差异条带、FA有61个,TCE有52个。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条带进行2次PCR,然后通过进一步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发现一些已知基因如BCL-2、EIF3S5、NDUFS4、RPS10等。[结论]低剂量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可能有维持细胞稳态、抗氧化系统、DNA损伤修复级激活细胞信号分子等过程的参与。
- 卫秦芝姚朗王光海庄志雄
- 应用FDDRT-PCR技术研究低剂量过氧化氢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的基因差异表达
- 2007年
- 目的用荧光差异显示RT-PCR(FDDRT-PCR)技术寻找低剂量的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适应性反应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诱导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2O2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选择低剂量和高剂量,并建立低剂量H2O2诱导MRC-5的适应性反应模型。用乳酸脱氢酶漏出率(LDH%)、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验证适应性反应模型。然后用FDDRT-PCR寻找不同方式刺激下差异表达的基因,鉴定和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MTT获得适应性反应的模型,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和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都验证了适应性反应的模型。对不同方式处理的细胞RNA进行FDDRT-PCR,找到60个差异条带。对其中的5个差异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中4个已知基因(bcl-2、EIF3S5、NDUFS4、RPS10),1个新基因。荧光定量PCR技术证实5个基因在不同处理组中的表达与荧光差异显示PCR图谱上一致。结论低剂量H2O2可以诱导MRC-5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其中bcl-2、EIF3S5、NDUFS4、RPS10在该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卫秦芝庄志雄
- 关键词:过氧化氢基因差异表达
- 低剂量过氧化氢、甲醛、三氯乙烯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过氧化氢(H2O2)、甲醛(FA)、三氯乙烯(TCE)能否诱导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反应。方法用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得到H2O2、FA、TCE对细胞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按以下方式对细胞进行染毒:空白对照、低剂量、高剂量、适应性反应组(先用低剂量预刺激一定的时间后,再用高剂量进行攻击),观察细胞生长的变化,建立低剂量的H2O2、FA、TCE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的模型。结果0.88μmol/L的H2O2预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24 h后,再用1 100μmol/L的H2O2刺激1 h,可以观察到适应性反应;以0.01 mmol/L甲醛预处理MRC-5细胞12 h后,再给予1 mmol/L的甲醛攻击4 h,可以观察到适应性反应;1μmol/L TCE刺激人正常肝细胞L-02 12 h后,再用30μmol/L TCE攻击24h,可以观察到适应性反应。结论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H2O2、FA、TCE均可以诱导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 卫秦芝庄志雄黄海燕杨晓华姚朗王光海
- 核转录因子κB的结构功能及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7年
- 卫秦芝庄志雄姚朗
-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DNA损伤修复